汉语查 成语 形容被破坏的成语

形容被破坏的成语


1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2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3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4千疮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解释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5大杀风景 [ dà shā fēng jǐng ]

解释 破坏兴致的意思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6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7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8尸横遍野 [ shī héng biàn yě ]

解释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9蠢蠢思动 [ chǔn chǔn sī dòng ]

解释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 沙汀《困兽记》:“而这个念头,近来正又蠢蠢思动的激荡着他,叫他得不到安静。”

10枯枝败叶 [ kū zhī bài yè ]

解释 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11海啸山崩 [ hǎi xiào shān bēng ]

解释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12疮痍弥目 [ chuāng yí mí mù ]

解释 疮痍:创伤;弥:满。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

出处 李大钊《大哀篇》:“大乱之后,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凋敝,亦云极矣。”

13尺椽片瓦 [ chǐ chuán piàn wǎ ]

解释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出处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盗平,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道士结茅而居。”

14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15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16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17地动山摇 [ dì dòng shān yáo ]

解释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出处 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18无坚不摧 [ wú jiān bù cuī ]

解释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出处 《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19天翻地覆 [ tiān fān dì fù ]

解释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出处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20一干二净 [ yī gān èr jìng ]

解释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21遍体鳞伤 [ biàn tǐ lín shāng ]

解释 遍:普遍;全面;鳞:鱼鳞。全身受伤;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22饱经风霜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解释 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23乌烟瘴气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释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24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解释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25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26穷山恶水 [ qióng shān è shuǐ ]

解释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出处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27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28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9乘兴而来 [ chéng xīng ér lái ]

解释 兴冲冲地来到。

出处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30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31滂沱大雨 [ páng tuó dà yǔ ]

解释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出处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32所剩无几 [ suǒ shèng wú jǐ ]

解释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33坏法乱纪 [ huài fǎ luàn jì ]

解释 破坏法制和纪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34疮痍满目 [ chuāng yí mǎn mù ]

解释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

出处 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35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36破家散业 [ pò jiā sàn yè ]

解释 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

出处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一旦失职,凛凛有破家散业,流离死亡之忧也。”

37身无完肤 [ shēn wú wán fū ]

解释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38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39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40欺世乱俗 [ qī shì luàn sú ]

解释 乱:迷惑。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出处 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

41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释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42国仇家恨 [ guó chóu jiā hèn ]

解释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出处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43欺世惑俗 [ qī shì huò sú ]

解释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出处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44暗中作梗 [ àn zhōng zuò gěng ]

解释 暗自从中阻挠、破坏。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贤大夫,早知成邑本届田赋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争权,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调查。”

45阴云密布 [ yīn yún mì bù ]

解释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遥,天就阴云密布。”

46国恨家仇 [ guó hèn jiā chóu ]

解释 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出处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47覆巢毁卵 [ fù cháo huǐ luǎn ]

解释 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48千疮百痍 [ qiān chuāng bǎi yí ]

解释 犹千疮百孔。

出处 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49不毁之制 [ bù huǐ zhī zhì ]

解释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50礼崩乐坏 [ lǐ bēng yuè huài ]

解释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51破璧毁珪 [ pò bì huǐ guī ]

解释 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

出处 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52正名定分 [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

解释 辨正名分。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53愆德隳好 [ qiān dé huī hǎo ]

解释 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54秋风扫落叶 [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扫除净尽。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