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强迫别人的成语

形容强迫别人的成语


1强人所难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2逼良为娼 [ bī liáng wéi chāng ]

解释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

出处 《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3强买强卖 [ qiáng mǎi qiáng mài ]

解释 强迫买或卖。

出处 王朔《橡皮人》:“再说,做买卖也没有强买强卖的。”

4浮收勒折 [ fú shōu lè shé ]

解释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出处 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5浮收勒索 [ fú shōu lè suǒ ]

解释 见“浮收勒折”。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6蛮来生作 [ mán lái shēng zuò ]

解释 形容强迫。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7打鸭子上架 [ dǎ yā zi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两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鸭子上架。”

8赶鸭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9乘人之危 [ chéng rén zhī wēi ]

解释 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10力不从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释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11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12颐指气使 [ yí zhǐ qì shǐ ]

解释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出处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13趁火打劫 [ chèn huǒ dǎ jié ]

解释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14不白之冤 [ bù bái zhī yuān ]

解释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15迫不得已 [ pò bù dé yǐ ]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16屈打成招 [ qū dǎ chéng zhāo ]

解释 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17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18敲诈勒索 [ qiāo zhà lè suǒ ]

解释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19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解释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20仗势欺人 [ zhàng shì qī rén ]

解释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1以力服人 [ yǐ lì fú rén ]

解释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22勉为其难 [ miǎn wéi qí nán ]

解释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23形势逼人 [ xíng shì bī rén ]

解释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出处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24逼人太甚 [ bī rén tài shèn ]

解释 逼:逼迫;甚:超过。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

出处 清 王韬《淞滨琐话 记双烈》:“潜行反间之谋,洵逼人太甚!”

25生拖死拽 [ shēng tuō sǐ zhuāi ]

解释 形容强行拖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26恩威并行 [ ēn wēi bìng xí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27勒索敲诈 [ lè suǒ qiāo zhà ]

解释 勒索:强行索取财物。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

出处 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28官逼民变 [ guān bī mín biàn ]

解释 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29生夺硬抢 [ 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

解释 夺:强取。形容强行抢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还亏褚一官力大,把个公子生夺硬抢的救护下来,出了房门,一溜烟跑了。”

30强媒硬保 [ qiǎng méi yìng bǎo ]

解释 倚势强行作媒的人。

31贵不凌贱 [ guì bù líng jiàn ]

解释 贵:地位高;凌:欺凌。显贵的人不欺凌卑贱的人。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国有什伍,治偏细民,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功不遗罢,佞不吐愚。”

32东敲西逼 [ dōng qiāo xī bī ]

解释 各处敲诈逼迫。

出处 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输粮,地方官刑驱势迫,东敲西逼。”

33惠子善譬 [ huì zǐ shàn pì ]

解释 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强迫别人改变。

出处 《新序·善说》:“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