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走路匆忙的成语

形容走路匆忙的成语


1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解释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出处 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2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3马马虎虎 [ mǎ mǎ hǔ hǔ ]

解释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4大摇大摆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5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6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7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9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0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11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12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13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释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14高视阔步 [ gāo shì kuò bù ]

解释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出处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15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6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17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18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9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20日理万机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释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21天下大乱 [ tiān xià dà luàn ]

解释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22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23步人后尘 [ bù rén hòu chén ]

解释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出处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24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释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25急急忙忙 [ jí jí máng máng ]

解释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26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27匆匆忙忙 [ cōng cōng máng máng ]

解释 指做事匆促忙碌。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见那写真师的面貌和先生一样,匆匆忙忙,不敢认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28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29东摇西摆 [ dōng yáo xī bǎi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30争分夺秒 [ zhēng fēn duó miǎo ]

解释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出处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31摇摇摆摆 [ yáo yáo bǎi bǎi ]

解释 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个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

32草率收兵 [ cǎo shuài shōu bīng ]

解释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33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34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5仓皇失措 [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36风风火火 [ fēng fēng huǒ huǒ ]

解释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37寸步难移 [ cùn bù nán yí ]

解释 见“寸步难行”。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38形色仓皇 [ xíng sè cāng huáng ]

解释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出处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威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39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释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40步履如飞 [ bù lǚ rú fēi ]

解释 形容行进很快。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41歪歪倒倒 [ wāi wāi dǎo dǎo ]

解释 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42行疾如飞 [ xíng jí rú fēi ]

解释 疾:急速。行进的速度非常快。

出处 唐·无名氏《邺侯外传》:“于是龙輴行疾如飞,都人睹之,莫不感涕。”

43步态蹒跚 [ bù tài pán shān ]

解释 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44仓卒之际 [ cāng cù zhī jì ]

解释 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

45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46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47日夜兼程 [ rì yè jiān chéng ]

解释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俱骑了马,连日夜兼程,赶上丧车,护进二贤庄。”

48行走如飞 [ xíng zǒu rú fēi ]

解释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九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高视阔步,行走如飞。”

49艰难竭蹶 [ jiān nán jié jué ]

解释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50火急火燎 [ huǒ jí huǒ liáo ]

解释 犹火烧火燎。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51昼夜兼行 [ zhòu yè jiān xíng ]

解释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却说刘崇败走,与白从辉收集败残人马,只百十骑,昼夜兼行。”

52步履安详 [ bù lǚ ān xiáng ]

解释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出处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53披霜冒露 [ pī shuāng mào lù ]

解释 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54行步如飞 [ xíng bù rú fēi ]

解释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55行步如风 [ xíng bù rú fēng ]

解释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8卷:“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

56中心摇摇 [ zhōng xīn yáo yáo ]

解释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7独行踽踽 [ dú xíng jǔ jǔ ]

解释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出处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58倍日并行 [ bèi rì bìng xíng ]

解释 日夜赶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59变服诡行 [ biàn fú guǐ xíng ]

解释 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出处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60行不从径 [ xíng bù cóng jìng ]

解释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61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62戴月披星 [ dài yuè pī xīng ]

解释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63三步两脚 [ sān bù liǎng jiǎo ]

解释 快速行走貌。

出处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64行常带经 [ xíng cháng dài jīng ]

解释 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65分花约柳 [ fēn huā yuē liǔ ]

解释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

66规言矩步 [ guī yán jǔ bù ]

解释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67行者让路 [ xíng zhě ràng lù ]

解释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出处 《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68道而不径 [ dào ér bù jìng ]

解释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处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69分花拂柳 [ fēn huā fú liǔ ]

解释 见“分花约柳”。

70被发徒跣 [ pī fà tú xiǎn ]

解释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