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天和地的成语

形容天和地的成语


1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2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3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4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5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6改天换地 [ gǎi tiān huàn dì ]

解释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出处 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7天经地义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释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天翻地覆 [ tiān fān dì fù ]

解释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出处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9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10花天酒地 [ huā tiān jiǔ dì ]

解释 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11翻天覆地 [ fān tiān fù dì ]

解释 覆;翻过来。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彻底。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

12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3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释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4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15天诛地灭 [ tiān zhū dì miè ]

解释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出处 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16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17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解释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18天造地设 [ tiān zào dì shè ]

解释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出处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19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释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20洞天福地 [ dòng tiān fú dì ]

解释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出处 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21怨天怨地 [ yuàn tiān yuàn dì ]

解释 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22幕天席地 [ mù tiān xí dì ]

解释 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23欺天诳地 [ qī tiān kuāng dì ]

解释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24地老天荒 [ dì lǎo tiān huāng ]

解释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25战天斗地 [ zhàn tiān dòu dì ]

解释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26天冠地屦 [ tiān guān dì jù ]

解释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27德配天地 [ dé pèi tiān dì ]

解释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28推天抢地 [ tuī tiān qiǎng dì ]

解释 形容乱推乱搡。

出处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29拖天扫地 [ tuō tiān sǎo dì ]

解释 形容衣服过长。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30刁天决地 [ diāo tiān jué dì ]

解释 形容大吵大闹。

31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32日积月累 [ rì jī yuè lěi ]

解释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33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释 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34别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解释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出处 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5地利人和 [ dì lì rén hé ]

解释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6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37志在四方 [ zhì zài sì fāng ]

解释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38天罗地网 [ tiān luó dì wǎng ]

解释 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

出处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39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40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41四海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42感天动地 [ gǎ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43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44天旋地转 [ tiān xuán dì zhuàn ]

解释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出处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45谈天说地 [ tán tiān shuō dì ]

解释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论。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46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47天公地道 [ tiān gōng dì dào ]

解释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48指天画地 [ zhǐ tiān huà dì ]

解释 本指道教画符。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 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49别有洞天 [ bié yǒu dòng tiān ]

解释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出处 唐 章碣《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50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51荆天棘地 [ jīng tiān jí dì ]

解释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52天差地远 [ tiān chā dì yuǎn ]

解释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 鲁迅《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53天成地平 [ tiān chéng dì píng ]

解释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54天平地成 [ tiān píng dì chéng ]

解释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55咒天骂地 [ zhòu tiān mà dì ]

解释 形容信口乱骂。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56云天雾地 [ yún tiān wù dì ]

解释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57扭转乾坤 [ niǔ zhuǎn qián kūn ]

解释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他制定了一个‘华中局部反攻计划’,妄图依托湘、鄂、川、黔负隅顽抗,来改天换地,扭转乾坤。”

58哀感天地 [ āi gǎn tiān dì ]

解释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59天愁地惨 [ tiān chóu dì cǎn ]

解释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60天知地知 [ tiān zhī dì zhī ]

解释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61撼天震地 [ hàn tiān zhèn dì ]

解释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62上天入地 [ shàng tiān rù dì ]

解释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63寂天寞地 [ jì tiān mò dì ]

解释 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64穷天极地 [ qióng tiān jí dì ]

解释 比喻极边远之处。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

65瞒天昧地 [ mán tiān mèi dì ]

解释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出处 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66啼天哭地 [ tí tiān kū dì ]

解释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67撑天拄地 [ chēng tiān zhǔ dì ]

解释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68撼地摇天 [ hàn dì yáo tiān ]

解释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69撼天动地 [ hà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70翻天作地 [ fān tiān zuò dì ]

解释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71天开地辟 [ tiān kāi dì pì ]

解释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

出处 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72昧地谩天 [ mèi dì mán tiān ]

解释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出处 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73别有人间 [ bié yǒu rén jiān ]

解释 犹别有天地。

出处 清 卓发之《裓园嫘史》诗序:“清凉山之畔,竹径数转,别有人间。”

74回天转地 [ huí tiān zhuǎn dì ]

解释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75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76通天彻地 [ tōng tiān chè dì ]

解释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出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77地上天宫 [ dì shàng tiān gōng ]

解释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出处 宋 袁褧《枫窗小牍》上卷:“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

78谩天谩地 [ màn tiān màn dì ]

解释 犹言谩天昧地。

出处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79壶中天地 [ hú zhōng tiān dì ]

解释 指道家的生活。

出处 元 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80缩地补天 [ suō dì bǔ tiān ]

解释 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出处 《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81黑天墨地 [ hēi tiān mò dì ]

解释 见“黑天摸地”。

出处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82嚎天喊地 [ háo tiān hǎn dì ]

解释 见“嚎天动地”。

出处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83天堂地狱 [ tiān táng dì yù ]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处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84顶天踵地 [ dǐng tiān zhǒng dì ]

解释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85通天达地 [ tōng tiān dá dì ]

解释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86参天两地 [ cān tiān liǎng dì ]

解释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出处 《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87触地号天 [ chù dì hào tiān ]

解释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 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88擂天倒地 [ léi tiān dǎo dì ]

解释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江老夫妻女儿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

89天覆地载 [ tiān fù dì zǎi ]

解释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90天地诛戮 [ tiān dì zhū lù ]

解释 见“天地诛灭”。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91殷天动地 [ yǐ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

92九天九地 [ jiǔ tiān jiǔ dì ]

解释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出处 《孙子 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93锦天绣地 [ jǐn tiān xiù dì ]

解释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出处 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94跼天蹐地 [ jú tiān jí dì ]

解释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95地平天成 [ dì píng tiān chéng ]

解释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 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96花天锦地 [ huā tiān jǐn dì ]

解释 形容繁华热闹。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比新丰市又不相同。”

97老天拔地 [ lǎo tiān bá dì ]

解释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98天地剖判 [ tiān dì pōu pàn ]

解释 犹言开天辟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99拔地倚天 [ bá dì yǐ tiān ]

解释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出处 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