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作用发挥好的成语

形容作用发挥好的成语


1人尽其才 [ rén jìn qí cái ]

解释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

2借题发挥 [ jiè tí fā huī ]

解释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出处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3大有作为 [ dà yǒu zuò wéi ]

解释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4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释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5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6大有裨益 [ dà yǒu bì yì ]

解释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出处 《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7尽其所长 [ jìn qí suǒ cháng ]

解释 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

出处 《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8使贪使愚 [ shǐ tān shǐ yú ]

解释 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 《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9称贤使能 [ chēng xián shǐ néng ]

解释 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

出处 《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

10使愚使过 [ shǐ yú shǐ guò ]

解释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 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11全狮搏兔 [ quán shī bó tù ]

解释 搏:搏斗。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12土穰细流 [ tǔ ráng xì liú ]

解释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3闳中肆外 [ hóng zhōng sì wài ]

解释 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14利用厚生 [ lì yòng hòu shēng ]

解释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出处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15一举两得 [ yī jǔ liǎng dé ]

解释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出处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16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17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出处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8塞翁失马 [ sài wēng shī mǎ ]

解释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9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0立竿见影 [ lì gān jiàn yǐng ]

解释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出处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21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2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23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4行之有效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解释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出处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25两全其美 [ liǎng quán qí měi ]

解释 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26炉火纯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释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27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28大做文章 [ dà zuò wén zhāng ]

解释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

29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30卓有成效 [ zhuō yǒu chéng xiào ]

解释 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出处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31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32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33笼络人心 [ lǒng luò rén xīn ]

解释 笼络:原是羁绊牲口的用具;引申为使用手段拉拢人。用权术耍手段以拉拢、驾驭别人。

出处 《宋史 胡安国传》:“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才实鲜。”

34横生枝节 [ héng shēng zhī jié ]

解释 横生:意外发生的;枝节: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

出处 宋 叶适《答少詹书》:“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叶横生,意见多疑。”

35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释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37一石二鸟 [ yì shí èr niǎo ]

解释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38夫贵妻荣 [ fū guì qī róng ]

解释 见“夫荣妻贵”。

出处 唐·唐正辞《太子宾客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鱼轩象服,夫贵妻荣。”

39废物利用 [ fèi wù lì yòng ]

解释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40从中渔利 [ cóng zhōng yú lì ]

解释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41大计小用 [ dà jì xiǎo yòng ]

解释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42大恩大德 [ dà ēn dà dé ]

解释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43物尽其用 [ wù jìn qí yòng ]

解释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出处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44受益匪浅 [ shòu yì fěi qiǎn ]

解释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45失马塞翁 [ shī mǎ sài wēng ]

解释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

46恩同父母 [ ēn tóng fù mǔ ]

解释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47开卷有得 [ kāi juàn yǒu dé ]

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出处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48感恩戴义 [ gǎn ēn dài yì ]

解释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49苦药利病 [ kǔ yào lì bìng ]

解释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50从井救人 [ cóng jǐng jiù rén ]

解释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

51近悦远来 [ jìn yuè yuǎn lái ]

解释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2通商惠工 [ tōng shāng huì gōng ]

解释 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出处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53苦口之药 [ kǔ kǒu zhī yào ]

解释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54夫子自道 [ fū zǐ zì dào ]

解释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55败鼓之皮 [ bài gǔ zhī pí ]

解释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56齿牙余惠 [ chǐ yá yú huì ]

解释 惠:给人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余惠。”

57齿牙余慧 [ chǐ yá yú huì ]

解释 慧:通“惠”,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58秦智虞愚 [ qín zhì yú yú ]

解释 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出处 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土所以长嗟;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59凤鸣朝阳 [ fèng míng zhāo yáng ]

解释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出处 《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60敝帷不弃 [ bǐ wéi bù qì ]

解释 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出处 《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61仁言利博 [ rén yán lì bó ]

解释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62于民润国 [ yú mín rùn guó ]

解释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63苦口良药 [ kǔ kǒu liáng yào ]

解释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64东壁余光 [ dōng bì yú guāng ]

解释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65不费之惠 [ bù fèi zhī huì ]

解释 指白白得到的好处。

出处 《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66感恩荷德 [ gǎn ēn hè dé ]

解释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67妻荣夫贵 [ qī róng fū guì ]

解释 荣:荣耀。贵:显贵。指因妻子的显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处。参见“夫贵妻荣”。

68涸泽之蛇 [ hé zé zhī shé ]

解释 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69兼善天下 [ jiān shàn tiān xià ]

解释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 《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0百尺无枝 [ bǎi chǐ wú zhī ]

解释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71钩隐抉微 [ gōu yǐn jué wēi ]

解释 钩:探取;抉:排出,挖出。在治学上能发掘幽深精微。

出处 宋·郭绍彭《宋王先生圹铭》:“《从书》门分类聚,钩隐抉微,考证经史百氏,下致骚人墨客佚事,细大不捐。”

72神乎其技 [ shén hū qí jì ]

解释 形容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1回:“他仅着这个法子去拐骗金银,又乐得人人甘心被他拐骗,这才是神乎其技呢!”

73厚生利用 [ hòu shēng lì yòng ]

解释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出处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