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放弃好的选择差的成语

形容放弃好的选择差的成语


1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

解释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半途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释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3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善始善终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

解释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束。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5另起炉灶 [ lìng qǐ lú zào ]

解释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6不可收拾 [ bù kě shōu shí ]

解释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7舍近求远 [ shě jìn qiú yuǎn ]

解释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8脱胎换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9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释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10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1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12功亏一篑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释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事半功倍 [ shì bàn gōng bèi ]

解释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14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解释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15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6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7投笔从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释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8歪打正着 [ wāi dǎ zhèng zháo ]

解释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19一扫而空 [ yī sǎo ér kōng ]

解释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全部没有了。

出处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20有始无终 [ yǒu shǐ wú zhōng ]

解释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孝至》:“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孰宁?’”

21荣华富贵 [ róng huá fù guì ]

解释 荣华:兴旺显耀。旧时形容有钱有势。现比喻兴盛或显达。

出处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22卖剑买牛 [ mài jiàn mǎi niú ]

解释 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23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24卖刀买犊 [ mài dāo mǎi dú ]

解释 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 唐 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25弃文就武 [ qì wén jiù wǔ ]

解释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出处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26痛自创艾 [ tòng zì chuāng yì ]

解释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出处 明 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27无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释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8从头做起 [ cóng tóu zuò qǐ ]

解释 从:自。从开始做起。

出处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29痛悔前非 [ tòng huǐ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30九世同居 [ jiǔ shì tóng jū ]

解释 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

出处 《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31壹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32洗髓伐毛 [ xǐ suǐ fá máo ]

解释 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出处 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身体》:“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33绝圣弃智 [ jué shèng qì zhì ]

解释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 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4痛湔宿垢 [ tòng jiān sù gòu ]

解释 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洗。

出处 明 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35诗礼传家 [ shī lǐ chuán jiā ]

解释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36删华就素 [ shān huá jiù sù ]

解释 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

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37绝仁弃义 [ jué rén qì yì ]

解释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38移根换叶 [ yí gēn huàn yè ]

解释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出处 宋 苏轼《意难忘 妓馆》词:“怎禁得栖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39带牛佩犊 [ dài niú pèi dú ]

解释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40振衣濯足 [ zhèn yī zhuó zú ]

解释 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