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成语

形容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成语


1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2走投无路 [ zǒu tóu wú lù ]

解释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3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4无计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释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5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6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释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7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释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8穷途末路 [ qióng tú mò lù ]

解释 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9爱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释 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隐而不见;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②虽很同情;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10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迫不得已 [ pò bù dé yǐ ]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12江郎才尽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解释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13束手无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释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14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5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6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17束手待毙 [ shù shǒu dài bì ]

解释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18力不从心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释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19鞭长莫及 [ biān cháng mò jí ]

解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20坐以待毙 [ zuò yǐ dài bì ]

解释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21不可名状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解释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22无路可走 [ wú lù kě zǒu ]

解释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23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24绞尽脑汁 [ jiǎo jìn nǎo zhī ]

解释 绞:挤;用;尽:完。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25搏手无策 [ bó shǒu wú cè ]

解释 搏手:两手相扭。指扭着双手,毫无办法。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丁志 谢生灵柑》:“(谢生母)老病不肯服药,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饥渴,谢生搏手无策。”

26黔驴之计 [ qián lǘ zhī jì ]

解释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出处 宋 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27万不得已 [ wàn bù dé yǐ ]

解释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28天渊之别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29没法奈何 [ méi fǎ nài hé ]

解释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出处 朱自清《那里走 我们的路》:“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

30不可言喻 [ bù kě yán yù ]

解释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31扒耳搔腮 [ bā ěr sāo sāi ]

解释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32手脚无措 [ shǒu jiǎo wú cuò ]

解释 同“手足无措”。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33爬耳搔腮 [ pá ěr sāo sāi ]

解释 急切无奈貌。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34愁颜不展 [ chóu yán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习武,衣食艰苦,颇觉失望,以此愁颜不展。”

35计无所出 [ jì wú suǒ chū ]

解释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出处 《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36黔驴技尽 [ qián lǘ jì jìn ]

解释 黔:贵州。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 清·朱之瑜《答王师吉书》:“特恐黔驴技尽,为诸乡亲羞耳。”

37计穷力竭 [ jì qióng lì jié ]

解释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