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生有意义的成语

形容人生有意义的成语


1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2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3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4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释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大书特书 [ dà shū tè shū ]

解释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出处 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6死得其所 [ sǐ dé qí suǒ ]

解释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出处 《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7非同儿戏 [ fēi tóng ér xì ]

解释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8顾名思义 [ gù míng sī yì ]

解释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9动地惊天 [ dòng dì jīng tiān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0意味深长 [ yì wèi shēn cháng ]

解释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出处 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11嘉言懿行 [ jiā yán yì xíng ]

解释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

出处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12手挥目送 [ shǒu huī mù sòng ]

解释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13高义薄云 [ gāo yì bó yún ]

解释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14金玉之言 [ jīn yù zhī yán ]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15慨当以慷 [ kǎi dāng yǐ kāng ]

解释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6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7臭名远扬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解释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出处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18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释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19一字千金 [ yī zì qiān jīn ]

解释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0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释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21百无聊赖 [ bǎi wú liáo lài ]

解释 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出处 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22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23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24价值连城 [ jià zhí lián chéng ]

解释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5唾手可得 [ tuò shǒu kě dé ]

解释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出处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26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27无价之宝 [ wú jià zhī bǎo ]

解释 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28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29兴高采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解释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30深入浅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释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31混为一谈 [ hùn wéi yī tán ]

解释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32不可多得 [ bù kě duō dé ]

解释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33一手遮天 [ yì shǒu zhē tiān ]

解释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34兴味索然 [ xìng wèi suǒ rán ]

解释 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

出处 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35春色满园 [ chūn sè mǎn yuán ]

解释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作“满园春色”。

出处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6平心而论 [ píng xīn ér lùn ]

解释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37奇珍异宝 [ qí zhēn yì bǎo ]

解释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

出处 《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

38抛砖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释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39一呼百应 [ yì hū bǎi yìng ]

解释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40大吉大利 [ dà jí dà lì ]

解释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41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42怡然自得 [ yí rán zì dé ]

解释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43意在言外 [ yì zài yán wài ]

解释 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出处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44望文生义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解释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

出处 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45和璧隋珠 [ hé bì suí zhū ]

解释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46洛阳纸贵 [ luò yáng zhǐ guì ]

解释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 《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47轻于鸿毛 [ 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8福星高照 [ fú xīng gāo zhào ]

解释 福星:吉祥的星;象征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保管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49耐人寻味 [ nài rén xún wèi ]

解释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50终身大事 [ zhōng shēn dà shì ]

解释 终:从开始到末了。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这事断然不可!”

51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52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53无关宏旨 [ wú guān hóng zhǐ ]

解释 宏:大。和主要的意思无关。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宋儒所争,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均故置弗议。”

54千金难买 [ qiān jīn nán mǎi ]

解释 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腰肢未盈一掬,诚为软玉温香,千金难买,不胜欢娱。”

55稀世之宝 [ xī shì zhī bǎo ]

解释 稀世:世上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宝。

出处 宋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56吉星高照 [ jí xīng gāo zhào ]

解释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出处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57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58浅见寡闻 [ qiǎn jiàn guǎ wén ]

解释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出处 《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59嘉言善行 [ jiā yán shàn xíng ]

解释 美善的言行。

出处 宋 曾巩《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60半死半生 [ bàn sǐ bàn shēng ]

解释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61目送手挥 [ mù sòng shǒu huī ]

解释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62过时黄花 [ guò shí huáng huā ]

解释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63鸿毛泰山 [ hóng máo tài shān ]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4义薄云天 [ yì bó yún tiān ]

解释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65满盘皆输 [ mǎn pán jiē shū ]

解释 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66希世之珍 [ xī shì zhī zhēn ]

解释 希世:世上希有;珍:宝物。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出处 宋 陆游《素心砚铭》:“希世之珍那可得,故人赠我情可极。”

67受益匪浅 [ shòu yì fěi qiǎn ]

解释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68连城之价 [ lián chéng zhī jià ]

解释 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69紫气东来 [ zǐ qì dōng lái ]

解释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出处 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70宜室宜家 [ yí shì yí jiā ]

解释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71闳意妙指 [ hóng yì miào zhǐ ]

解释 见“闳意眇指”。

出处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72牵合附会 [ qiān hé fù huì ]

解释 犹言牵强附会。

出处 宋·李纲《灾异论》:“某异见,则某事为之符,其说牵合附会,迂阔而难信。”

73牵引附会 [ qiān yǐn fù huì ]

解释 犹言牵强附会。

出处 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74牵强附合 [ qiān qiáng fù hé ]

解释 犹言牵强附会。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75辞简义赅 [ cí jiǎn yì gāi ]

解释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出处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76意义深长 [ yì yì shēn cháng ]

解释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出处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77言语道断 [ yán yǔ dào duàn ]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78嘉言善状 [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

解释 见“嘉言善行”。

出处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

79野无遗贤 [ yě wú yí xián ]

解释 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 《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80艰深晦涩 [ jiān shēn huì sè ]

解释 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出处 宋 黄伯思《东观余论 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别集上》:“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弗没传也。

81空谷幽兰 [ kōng gǔ yōu lán ]

解释 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82牵合傅会 [ qiān hé fù huì ]

解释 见“牵合附会”。

出处 明·王廷相《雅述》下篇:“《吕氏月令》乃牵合傅会之书,柳子厚论之详矣。”

83心知其意 [ xīn zhī qí yì ]

解释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出处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84一字兼金 [ yī zì jiān jīn ]

解释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出处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85意兴阑珊 [ yì xīng lán shān ]

解释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

出处 唐·白居易《咏怀》诗:“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笔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86以文害辞 [ yǐ wén hài cí ]

解释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87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88以意逆志 [ yǐ yì nì zhì ]

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89尺壁寸阴 [ chǐ bì cùn yīn ]

解释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90有风有化 [ yǒu fēng yǒu huà ]

解释 谓有教育意义。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91郑人争年 [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

解释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92钩深极奥 [ gōu shēn jí ào ]

解释 谓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出处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群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93书缺有间 [ shū quē yǒu jiàn ]

解释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94重若丘山 [ zhòng ruò qiū shān ]

解释 丘:通“巨”,大;丘山:大山。重得像大山。比喻极其严重。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若丘山。”

95高义薄云天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

解释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96不以辞害志 [ bù yǐ cí hài zhì ]

解释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