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古代书生的成语

形容古代书生的成语


1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释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2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4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5一介书生 [ yī jiè shū shēng ]

解释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6文弱书生 [ wén ruò shū shēng ]

解释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7书生之见 [ shū shēng zhī jiàn ]

解释 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8白面儒冠 [ bái miàn rú guān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9燕颔书生 [ yàn hàn shū shēng ]

解释 见“燕颔儒生”。

10牛角书生 [ niú jiǎo shū shēng ]

解释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 《新唐书 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1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2不合时宜 [ bù hé shí yí ]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13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14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

解释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出处 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15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6跃然纸上 [ yuè rán zhǐ shàng ]

解释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出处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17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18呼之欲出 [ hū zhī yù chū ]

解释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出处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19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20斯斯文文 [ sī sī wén wén ]

解释 形容举目文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21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22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23草莽英雄 [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

解释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24彬彬文质 [ bīn bīn wén zhì ]

解释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25温文儒雅 [ wēn wén rú yǎ ]

解释 犹言温文尔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26尔雅温文 [ ěr yǎ wēn wén ]

解释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27济济彬彬 [ jǐ jǐ bīn bīn ]

解释 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仪表庄重,举止文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一个个峨冠博带,济济彬彬,列于两行。”

28圆木警枕 [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释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29口吻生花 [ kǒu wěn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30白面书郎 [ bái miàn shū láng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31白面儒生 [ bái miàn rú shēng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32燕颔儒生 [ yàn hàn rú shēng ]

解释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33白衣秀士 [ bái yī xiù shì ]

解释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出处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