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语言丰富的成语

形容语言丰富的成语


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3千言万语 [ qiān yán wàn yǔ ]

解释 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出处 《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4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5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6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7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8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9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10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释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11津津乐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释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出处 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12万语千言 [ wàn yǔ qiān yán ]

解释 许许多多的话语。

出处 唐 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13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释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14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15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16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17甜言蜜语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释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18自圆其说 [ zì yuán qí shuō ]

解释 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周全。形容不露破绽。圆:使圆满;说:观点;论点。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踌躇了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19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0一字千金 [ yī zì qiān jīn ]

解释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1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2三言两语 [ sān yán liǎng yǔ ]

解释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23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24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25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26直言不讳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释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 《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27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8自言自语 [ zì yán zì yǔ ]

解释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29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释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0一语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释 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31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32大言不惭 [ dà yán bù cán ]

解释 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 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33巧言令色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释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出处 《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34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35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释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36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7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38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解释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39长篇大论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释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 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40鸦雀无声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释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41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42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43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释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44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45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释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 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46言之凿凿 [ yán zhī záo záo ]

解释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47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48拐弯抹角 [ guǎi wān mò jiǎo ]

解释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49旁敲侧击 [ páng qiāo cè jī ]

解释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50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51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52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53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释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54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55唠唠叨叨 [ lāo lāo dāo dāo ]

解释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56流言蜚语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57片言只语 [ piàn yán zhī yǔ ]

解释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58耐人寻味 [ nài rén xún wèi ]

解释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59话不投机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释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60风言风语 [ fēng yán fēng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出处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61一言半语 [ yī yán bàn yǔ ]

解释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62七言八语 [ qī yán bā yǔ ]

解释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63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64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释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出处 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休。”

65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66只言片语 [ zhī yán piàn yǔ ]

解释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

67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é ]

解释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68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69少言寡语 [ shǎo yán guǎ yǔ ]

解释 谓平时说话不多。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70振振有辞 [ zhèn zhèn yǒu cí ]

解释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 巴金《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71搬唇弄舌 [ bān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出处 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72语言无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释 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73贫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释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74轻言细语 [ qīng y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75轻言轻语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76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释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77口如悬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78千语万言 [ qiān yǔ wàn yán ]

解释 见“千言万语”。

出处 《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千语万言劝解太子,如风过耳,不肯回朝。”

79流言风语 [ liú yán fēng yǔ ]

解释 犹言流言蜚语。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80秽言污语 [ huì yán wū yǔ ]

解释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81能言快语 [ néng yán kuài yǔ ]

解释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往聘齐国。”

82冷言热语 [ lěng yán rè yǔ ]

解释 犹冷言冷语。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83好言好语 [ hǎo yán hǎo yǔ ]

解释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84尖言冷语 [ jiān yán lěng yǔ ]

解释 谓言语尖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85散言碎语 [ sàn yán suì yǔ ]

解释 犹言闲言碎语。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86流言飞语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释 见“流言蜚语”。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87浮文巧语 [ fú wén qiǎo yǔ ]

解释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88甜言美语 [ tián yán měi yǔ ]

解释 ①犹言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89甜言软语 [ tián yán ruǎn yǔ ]

解释 甜蜜温柔的话。

出处 宋 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90罕言寡语 [ hǎn yán guǎ yǔ ]

解释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91言高语低 [ yán gāo yǔ dī ]

解释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出处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92话言话语 [ huà yán huà yǔ ]

解释 犹谈话。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93语妙天下 [ yǔ miào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94谗言佞语 [ chán yán nìng yǔ ]

解释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95软语温言 [ ruǎn yǔ wēn yán ]

解释 温和的话语。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四:“每逢女儿挨了爸爸骂,陈妈总要软语温言,劝慰几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96轻言软语 [ qīng yán ruǎn yǔ ]

解释 见“轻言细语”。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97闲言闲语 [ xián yán xián yǔ ]

解释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闲言闲语。”

98附耳低言 [ fù ěr dī yán ]

解释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99风言醋语 [ fēng yán cù yǔ ]

解释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