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故意夸大的成语

形容故意夸大的成语


1言过其实 [ yán guò qí shí ]

解释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2夸大其词 [ kuā dà qí cí ]

解释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出处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3夸大其辞 [ kuā dà qí cí ]

解释 见“夸大其词”。

出处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4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5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6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释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释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8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9颠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10名不副实 [ míng bù fù shí ]

解释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出处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11虚张声势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解释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12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13小题大做 [ xiǎo tí dà zuò ]

解释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

出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14以小见大 [ yǐ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处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15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释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16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7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18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释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19哗众取宠 [ huá zhòng qǔ chǒng ]

解释 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20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释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21危言耸听 [ wēi yán sǒng tīng ]

解释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22添油加醋 [ tiān yóu jiā cù ]

解释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 屈兴栋《血战剑门关》:“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常在首长身边转,把听来的一些话,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

23耸人听闻 [ sǒng rén tīng wén ]

解释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出处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24自我吹嘘 [ zì wǒ chuí xū ]

解释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出处 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25狮虎当道 [ shī hǔ dāng dào ]

解释 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26过甚其辞 [ guò shèn qí cí ]

解释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出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27故甚其词 [ gù shèn qí cí ]

解释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出处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28擂鼓筛锣 [ léi gǔ shāi luó ]

解释 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 元 杜仁杰《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29乱坠天花 [ luàn zhuì tiān huā ]

解释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30尺水丈波 [ chǐ shuǐ zhàng bō ]

解释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 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31迂阔之论 [ yū kuò zhī lùn ]

解释 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

出处 东汉·班固《答宾戏》:“彼岂乐为迂阔哉。”

32筛锣擂鼓 [ shāi luó léi gǔ ]

解释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33赫然耸现 [ hè rán sǒng xiàn ]

解释 显示出一种给人印象深刻的或夸大的形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