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国家治理的好的成语

形容国家治理的好的成语


1励精图治 [ lì jīng tú zhì ]

解释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 《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2安邦治国 [ ān bāng zhì guó ]

解释 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3治国安民 [ zhì guó ān mín ]

解释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4励精求治 [ lì jīng qiú zhì ]

解释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励精求治。”

5治国安邦 [ zhì guó ān bāng ]

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6齐家治国 [ qí jiā zhì guó ]

解释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7垂拱而治 [ chuí gǒng ér zhì ]

解释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 《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8结绳而治 [ jié shéng ér zhì ]

解释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出处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9以身试法 [ yǐ shēn shì fǎ ]

解释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10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释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1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

解释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12夜不闭户 [ yè bù bì hù ]

解释 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秩序、风气很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人寿年丰 [ rén shòu nián fēng ]

解释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14路不拾遗 [ lù bù shí yí ]

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15知法犯法 [ zhī fǎ fàn fǎ ]

解释 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16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17丰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释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出处 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18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释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9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20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1徇私枉法 [ xùn sī wǎng fǎ ]

解释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出处 王朔《人莫予毒》:“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我会徇私枉法?”

22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释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3庐山真面 [ lú shān zhēn miàn ]

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24安家乐业 [ ān jiā lè yè ]

解释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25贪赃枉法 [ tān zāng wǎng fǎ ]

解释 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26国富民强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释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27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解释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8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解释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 唐 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29定国安邦 [ dìng guó ān bāng ]

解释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30疏而不漏 [ shū ér bù lòu ]

解释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1选贤任能 [ xuǎn xián rèn néng ]

解释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32舞文弄法 [ wǔ wén nòng fǎ ]

解释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

33民康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 ]

解释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34无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释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35安堵乐业 [ ān dǔ lè yè ]

解释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出处 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36修齐治平 [ xiū qí zhì píng ]

解释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7横行不法 [ héng xíng bù fǎ ]

解释 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出处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38经邦纬国 [ jīng bāng wěi guó ]

解释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出处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39安富恤穷 [ ān fù xù qióng ]

解释 安:安定;恤:体恤。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出处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40由近及远 [ yóu jìn jí yuǎn ]

解释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41修身齐家 [ xiū shēn qí jiā ]

解释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出处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42论道经邦 [ lùn dào jīng bāng ]

解释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出处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43安国富民 [ ān guó fù mín ]

解释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44经帮纬国 [ jīng bāng wěi guó ]

解释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出处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45燮理阴阳 [ xiè lǐ yīn yáng ]

解释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出处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46庐山真面目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

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