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的成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的成语


1接二连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解释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2层出不穷 [ céng chū bù qióng ]

解释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3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4纷至沓来 [ fēn zhì tà lái ]

解释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 宋 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5连绵不断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6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7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8此起彼伏 [ cǐ qǐ bǐ fú ]

解释 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9源源不断 [ yuán yuán bù duàn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10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1连绵不绝 [ l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释 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12兵连祸结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解释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13绵绵不绝 [ m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释 指连续不断。

出处 《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14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15层见叠出 [ céng jiàn dié chū ]

解释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出处 《文献通考 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16比肩随踵 [ bǐ jiān suí zhǒng ]

解释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韩非子 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17源源不绝 [ yuán yuán bù jué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18蝉联往复 [ chán lián wǎng fù ]

解释 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故扰乱之种子不除,则蝉联往复之破坏,终不可得免。”

19层见错出 [ céng xiàn cuò chū ]

解释 一件件交错出现.。

出处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20比肩系踵 [ bǐ jiān xì zhǒng ]

解释 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出处 《新唐书 韦嗣立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系踵。”

21比肩接踵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出处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22捱三顶四 [ ái sān dǐng sì ]

解释 挨:通“挨”,挤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明 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回:“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径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23捱三顶五 [ ái sān dǐng wǔ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24比肩接迹 [ bǐ jiān jiē jì ]

解释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出处 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25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6藕断丝连 [ ǒu duàn sī lián ]

解释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出处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27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8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29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30绵绵不息 [ mián mián bù xī ]

解释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息:停止。指连续不断。

出处 巴金《无题集·做一个战士》:“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

31源源而来 [ yuán yuán ér lái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源源而来。”

32绵绵不断 [ m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出处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33绵延不绝 [ mián yán bù jué ]

解释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出处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34当断不断 [ dāng duàn bù duàn ]

解释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5连绵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出处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36穷年累月 [ qió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释 穷:尽;完。累:积累。穷年:年初到年终;整年。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37日出不穷 [ rì chū bù qióng ]

解释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出处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无愚智皆读之。”

38连三接四 [ lián sān jiē sì ]

解释 同“连三接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来平儿出去,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

39此起彼落 [ cǐ qǐ bǐ luò ]

解释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40连三接二 [ lián sān jiē èr ]

解释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41骆驿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驿不绝。”

42祸结兵连 [ huò jié bīng lián ]

解释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43添枝接叶 [ tiān zhī jiē yè ]

解释 增添树的枝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加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使之走样。

出处 宋 朱熹《答黄子耕书》:“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要须认清本意,而就中看得许多曲折。”

44比肩而立 [ bǐ jiān ér lì ]

解释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45来来往往 [ lái lái wǎng wǎng ]

解释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46接踵而来 [ jiē zhǒng ér lái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47随踵而至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48连二并三 [ lián èr bìng sān ]

解释 同“连三接二”。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49源源不竭 [ yuán yuán bù jié ]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50推推搡搡 [ tuī tuī sǎng sǎng ]

解释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0回:“于是由这些妖人推推搡搡地到了第二层大院子内。”

51踵迹相接 [ zhǒng jì xiāng jiē ]

解释 同“踵趾相接”。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52连三接五 [ lián sān jiē wǔ ]

解释 同“连三接二”。

出处 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53继踵而至 [ jì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处 《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54田连阡陌 [ tián lián qiān mò ]

解释 阡陌: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道。形容田地广袤,接连不断。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55层出叠见 [ céng chū dié jiàn ]

解释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出处 清 纪昀《目录后校记》:“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56层见迭出 [ céng xiàn dié chū ]

解释 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出处 《文献通考 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迭出,宏远微妙。

57屡见叠出 [ lǚ jiàn dié chū ]

解释 叠:重叠。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9回:“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

58接三连四 [ jiē sān lián sì ]

解释 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

59牵五挂四 [ qiān wǔ guà sì ]

解释 谓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60此伏彼起 [ cǐ fú bǐ qǐ ]

解释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61滔滔不断 [ tāo tāo bù duàn ]

解释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62添枝增叶 [ tiān zhī zēng yè ]

解释 见“添枝接叶”。

出处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三章第六节:“当时五言诗正是一个新体,有文人便用之来添枝增叶的改写了一遍。”

63踵足相接 [ zhǒng zú xiāng jiē ]

解释 同“踵趾相接”。

出处 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64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65层层深入 [ céng céng shēn rù ]

解释 层:重复,接连不断。逐步达到事物的内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66踵趾相接 [ zhǒng zhǐ xiāng jiē ]

解释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67狐疑不断 [ hú yí bù duàn ]

解释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68相继而至 [ xiāng jì ér zhì ]

解释 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

69祸绝福连 [ huò jué fú lián ]

解释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70连三并四 [ lián sān bìng sì ]

解释 同“连三接二”。

出处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71祸结衅深 [ huò jié xìn shēn ]

解释 衅:事端。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灾难深重。

出处 《晋书·东海王越传》:“州郡携贰,上下崩离,祸结衅深,遂忧惧成疾。”

72泣数行下 [ qì shù háng xià ]

解释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73联翩而至 [ lián piān ér zhì ]

解释 形容人接连来到。

74田连仟佰 [ tián lián qiān mò ]

解释 仟佰:通“阡陌”。指田地广袤,接连不断。

出处 汉·荀悦《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

75祸乱相寻 [ huò luàn xiāng xún ]

解释 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

出处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76踵武相接 [ zhǒng wǔ xiāng jiē ]

解释 同“踵趾相接”。

出处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77继踵接武 [ jì zhǒng jiē wǔ ]

解释 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出处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