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以大见小的成语

形容以大见小的成语


1以小见大 [ yǐ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处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2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出处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3取长补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4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小题大做 [ xiǎo tí dà zuò ]

解释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指无此必要

出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6大材小用 [ dà cái xiǎo yòng ]

解释 大器物派小用场;表示使用不当。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

出处 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7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8大同小异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释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9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10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11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2大呼小叫 [ dà hū xiǎo jiào ]

解释 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形容呼喊吵嚷。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13装神弄鬼 [ zhuāng shén nòng guǐ ]

解释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出处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

14管中窥豹 [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15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16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释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17有头无尾 [ yǒu tóu wú wěi ]

解释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说话做事不完整。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18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19大秤小斗 [ dà chèng xiǎo dǒu ]

解释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小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20畏缩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释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21截长补短 [ jié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截:切断。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

出处 宋 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22大街小巷 [ dà jiē xiǎo xiàng ]

解释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23闻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释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24贪生畏死 [ tān shēng wèi sǐ ]

解释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朴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

25闻一知二 [ wén yī zhī èr ]

解释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26大呼小喝 [ dà hū xiǎo hē ]

解释 同“大呼小叫”。

出处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答应道:‘老爷在这里,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甚么?’”

27落叶知秋 [ luò yè zhī qiū ]

解释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出处 宋 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28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29大醇小疵 [ dà chún xiǎo cī ]

解释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出处 唐 韩愈《读荀子》:“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

30文人学士 [ wén rén xué shì ]

解释 泛指文人、文士。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31胆大心小 [ dǎn dà xīn xiǎo ]

解释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 《旧唐书 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32因小见大 [ yīn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

33即小见大 [ jí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出处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34绝长补短 [ jué cháng bǔ duǎn ]

解释 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35由小见大 [ yóu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处 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联想所及,由小见大。”

36以一知万 [ yǐ yī zhī wàn ]

解释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37天地开辟 [ tiān dì kāi pì ]

解释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出处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38原始见终 [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

解释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39大法小廉 [ dà fǎ xiǎo lián ]

解释 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出处 《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40小巫见大巫 [ xiǎo wū jiàn dà wū ]

解释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41五十步笑百步 [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

解释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