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万家灯火的成语

形容万家灯火的成语


1万家灯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 ]

解释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出处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2灯火辉煌 [ dēng huǒ huī huáng ]

解释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3灯火万家 [ dēng huǒ wàn jiā ]

解释 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出处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4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5黑灯瞎火 [ hēi dēng xiā huǒ ]

解释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6明镜高悬 [ míng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7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8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9喜新厌旧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释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10光芒万丈 [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

解释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出处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1光彩夺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 ]

解释 光彩:光泽和颜色;夺目:耀眼。形容光彩极为鲜艳;极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12斑驳陆离 [ bān bó lù lí ]

解释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13传宗接代 [ chuán zōng jiē dài ]

解释 宗:宗族;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族;接续后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指继承有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14灯红酒绿 [ dēng hóng jiǔ lǜ ]

解释 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

出处 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15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解释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16机关算尽 [ jī guān suàn jìn ]

解释 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出处 宋 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7璀璨夺目 [ cuǐ càn duó mù ]

解释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18民怨沸腾 [ mín yuàn fèi téng ]

解释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19短吃少穿 [ duǎn chī shǎo chuān ]

解释 指衣食困乏。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穷人起早贪黑,手不离活,成年溜辈,短吃少穿,你说这不是命是啥?”

20急不择言 [ jí bù zé yán ]

解释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21心慌意乱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释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22张灯结彩 [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解释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的景象。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9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23年富力强 [ nián fù lì qiáng ]

解释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25夜深人静 [ yè shēn rén jìng ]

解释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26气喘吁吁 [ qì chuǎn xū xū ]

解释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27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8妻离子散 [ qī lí zǐ sàn ]

解释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29决断如流 [ jué duàn rú liú ]

解释 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

出处 《周书 斐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30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解释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31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32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释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33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34合情合理 [ hé qíng hé lǐ ]

解释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35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36鸡犬不闻 [ jī quǎn bù wén ]

解释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37光怪陆离 [ guāng guài lù lí ]

解释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38强枝弱本 [ qiáng zhī ruò běn ]

解释 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玄宗》:“强枝弱本,千古同患。同姓犹然,况犬羊乎?”

39变化万端 [ biàn huà wàn duān ]

解释 端:头绪。形容变化多种多样。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于天柱山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40传为佳话 [ chuán wéi jiā huà ]

解释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41烧眉之急 [ shāo méi zhī jí ]

解释 比喻非常迫切。

出处 《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42伏虎降龙 [ fú hǔ xiáng lóng ]

解释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43本乡本土 [ běn xiāng běn tǔ ]

解释 土:乡土。本地或家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44悬而未决 [ xuán ér wèi jué ]

解释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出处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45糟糠之妻 [ zāo kāng zhī qī ]

解释 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出处 《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6绚丽多彩 [ xuàn lì duō cǎi ]

解释 形容色彩华丽。

出处 《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47古稀之年 [ gǔ xī zhī nián ]

解释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 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8花团锦簇 [ huā tuán jǐn cù ]

解释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丛聚;聚成一团。指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49话不虚传 [ huà bù xū chuán ]

解释 谓传言不假,与实际相符。

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

50户限为穿 [ hù xiàn wéi chuān ]

解释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出处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51灯烛辉煌 [ dēng zhú huī huáng ]

解释 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52黑灯下火 [ hēi dēng xià huǒ ]

解释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出处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53起早摸黑 [ qǐ zǎo mō hēi ]

解释 起早睡晚,指辛勤劳动。

出处 《送军粮》:“天还没有亮,起早摸黑赶着上前方。”

54思潮起伏 [ sī cháo qǐ fú ]

解释 思想活动极频繁。

出处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55五彩斑斓 [ wǔ cǎi bān lán ]

解释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56天理不容 [ tiān lǐ bù róng ]

解释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57月明星稀 [ yuè míng xīng xī ]

解释 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8火尽薪传 [ huǒ jìn xīn chuán ]

解释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出处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59误国殃民 [ wù guó yāng mín ]

解释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60语不投机 [ yǔ bù tóu jī ]

解释 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出处 《五灯会元·大愚芝禅师法嗣·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61龙化虎变 [ lóng huà hǔ biàn ]

解释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出处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62言而不信 [ yán ér bù xìn ]

解释 见“言而无信”。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63行成于思 [ xíng chéng yú sī ]

解释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4黑地昏天 [ hēi dì hūn tiān ]

解释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65知高识低 [ zhī gāo shí dī ]

解释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66信口开合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67地动山摧 [ dì dòng shān cuī ]

解释 见“地动山摇”。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68头昏目眩 [ tóu hūn mù xuàn ]

解释 见“头昏目晕”。

出处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69容头过身 [ róng tóu guò shēn ]

解释 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70流光易逝 [ liú guāng yì shì ]

解释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71言笑自如 [ yán xiào zì rú ]

解释 见“言笑自若”。

出处 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72腾空而起 [ téng kōng ér qǐ ]

解释 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73心慌意急 [ xīn huāng yì jí ]

解释 同“心慌意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灯又半明半灭,又看见玉姐吊在梁间,心慌意急。”

74流移失所 [ liú yí shī suǒ ]

解释 犹言流离失所。

出处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75皮破血流 [ pí pò xuè liú ]

解释 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饿得慌了,到人家地里劈一穗苞米,被人抓住,打得皮破血流,昏倒在地上。”

76丑态毕露 [ chǒu tài bì lù ]

解释 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77所当无敌 [ suǒ dāng wú dí ]

解释 犹言所向无敌。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78伏法受诛 [ fú fǎ shòu zhū ]

解释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79悬灯结彩 [ xuán dēng jié cǎi ]

解释 悬:挂;彩:彩球,彩带。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两府中倶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80吁天呼地 [ yù tiān hū dì ]

解释 呼天唤地。形容极度悲切。

出处 南朝陈徐陵《檄周文》:“翊从潇湘,空竭关陇,荆梁左右,汉沔东西。吁天呼地,望伫哀救。”

81露尾藏头 [ lù wěi cáng tóu ]

解释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出处 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82锦胸绣口 [ jǐn xiōng xiù kǒu ]

解释 犹言锦心绣口。

出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序:“锦胸绣口,居然妙绪环生。”

83迩安远至 [ ěr ān yuǎn zhì ]

解释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84身遥心迩 [ shēn yáo xīn ěr ]

解释 犹言身远心近。

出处 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85如蹈汤火 [ rú dǎo tāng huǒ ]

解释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86旧雨新知 [ jiù yǔ xīn zhī ]

解释 旧相识和新朋友。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追求她的,关心她的,旧雨新知使老房子,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电铃整天响个不停。”

87逝将去汝 [ shì jiāng qù rǔ ]

解释 诀别之辞。

88汝南晨鸡 [ rǔ nán chén jī ]

解释 即汝南鸡。

89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解释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90夜长梦短 [ yè cháng mèng duǎn ]

解释 喻因有心事而难以入睡。

出处 许地山《归途》:“夜长梦短,她只睁着眼等天亮。”

91察今知古 [ chá jīn zhī gǔ ]

解释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92尽思极心 [ jìn sī jí xīn ]

解释 尽:全部使出来;极:穷尽。指用尽全部心思

出处 汉·王充《论衡·对作》:“其本皆起人间有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

93敌力角气 [ dí lì jiǎo qì ]

解释 以力气相斗。

出处 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94穿花纳锦 [ chuān huā nà jǐn ]

解释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95理冤摘伏 [ lǐ yuān zhāi fú ]

解释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96眩目惊心 [ xuàn mù jīng xīn ]

解释 使人眼花心惊。

出处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97诛故贳误 [ zhū gù shì wù ]

解释 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98散灰扃户 [ sàn huī jiōng hù ]

解释 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

出处 《旧唐书·李益传》:“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

99土扶成墙 [ tǔ fú chéng qiáng ]

解释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出处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