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浑身冰冷的成语

形容浑身冰冷的成语


1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2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3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4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5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6凄风冷雨 [ qī fēng lěng yǔ ]

解释 见“凄风苦雨”。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7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8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9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0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1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12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释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13冰炭不投 [ bīng tàn bù tóu ]

解释 投:投合。比喻彼此合不来。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14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释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15临深履薄 [ lín shēn lǚ bó ]

解释 履:践;踏。面临深渊;脚踩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稍一不慎就出问题。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啼饥号寒 [ tí jī háo hán ]

解释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17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18冰山难靠 [ bīng shān nán kào ]

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19冰肌玉骨 [ bīng jī yù gǔ ]

解释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出处 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20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21火上弄冰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

解释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22凛若秋霜 [ lǐn ruò qiū shuāng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23一片冰心 [ yī piàn bīng xīn ]

解释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4以冰致蝇 [ yǐ bīng zhì yíng ]

解释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25冰寒于水 [ bīng hán yú shuǐ ]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6冰清玉润 [ bīng qīng yù rùn ]

解释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27冷言热语 [ lěng yán rè yǔ ]

解释 犹冷言冷语。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28冷语冰人 [ lěng yǔ bīng rén ]

解释 用冷酷的话伤人。

出处 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29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30敲冰求火 [ qiāo bīng qiú huǒ ]

解释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31涣然冰释 [ huàn rán bīng shì ]

解释 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 晋 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32耸肩缩背 [ sǒng jiān suō bèi ]

解释 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33钻冰求火 [ zuān bīng qiú huǒ ]

解释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34钻火得冰 [ zuān huǒ dé bīng ]

解释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法苑珠林》第69卷:“窃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35镂冰雕朽 [ lòu bīng diāo xiǔ ]

解释 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北史 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36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37冰壶秋月 [ bīng hú qiū yuè ]

解释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出处 宋 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38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39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40虎尾春冰 [ hǔ wěi chūn bīng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41瓦解冰泮 [ wǎ jiě bīng pàn ]

解释 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42冰天雪窑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43冰消云散 [ bīng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44冰消冻解 [ bīng xiāo dòng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45冰消雪释 [ bīng xiāo xuě shì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46冰消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47冰销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48凛如霜雪 [ lǐn rú shuāng xuě ]

解释 同“凛若冰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49夏虫疑冰 [ xià chóng yí bīng ]

解释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 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50水洁冰清 [ shuǐ jié bīng qīng ]

解释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出处 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51涣如冰释 [ huàn rú bīng shì ]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

52涣尔冰开 [ huàn ěr bīng kāi ]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何炯《答释法云书难范缜》:“钻仰渊秘,涣尔冰开。”

53涣若冰消 [ huàn ruò bīng xiāo ]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54涣若冰释 [ huàn ruò bīng shì ]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55琼枝玉树 [ qióng zhī yù shù ]

解释 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出处 北宋·柳永《尉迟怀》词:“绸缪凤阵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

56瓦解冰销 [ wǎ jiě bīng xiāo ]

解释 见“瓦解冰泮”。

出处 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瓦解冰销真可耻,凝艳妖芳安是恃。”

57画水镂冰 [ huà shuǐ lòu bīng ]

解释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58缩成一团 [ suō chéng yī tuán ]

解释 因寒冷、紧张、恐惧而蜷缩身体。

出处 余华《活着》:“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

59若涉渊冰 [ ruò shè yuān bīng ]

解释 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出处 宋 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60迎刃冰解 [ yíng rèn bīng jiě ]

解释 同“迎刃而解”。

出处 宋·叶适《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

61镂冰炊砾 [ lòu bīng chuī lì ]

解释 语本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比喻徒劳无益。

出处 语出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62冰解冻释 [ bīng jiě dòng shì ]

解释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63王祥卧冰 [ wáng xiáng wò bīng ]

解释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出处 《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64冰清水冷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 ]

解释 指冷冷清清。

出处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65冰清玉粹 [ bīng qīng yù cuì ]

解释 比喻德行高洁。

出处 《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绰《原宪赞》:“原宪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术。”

66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67履霜知冰 [ lǚ shuāng zhī bīng ]

解释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68敲冰索火 [ qiāo bīng suǒ huǒ ]

解释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出处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69煎水作冰 [ jiān shuǐ zuò bīng ]

解释 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70镂冰雕琼 [ lòu bīng diāo qióng ]

解释 琼:美玉。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

出处 明 杨慎《升庵诗话 孙器之评诗》:“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71冰洁渊清 [ bīng jié yuān qīng ]

解释 犹冰清玉洁。

出处 汉 孔融《卫尉张俭碑》:“君禀干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

72冰肌雪肠 [ bīng jī xuě cháng ]

解释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73冰解云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74冰销叶散 [ bīng xiāo yè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75夏虫语冰 [ xià chóng yǔ bīng ]

解释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76履霜坚冰 [ lǚ shuāng jiān bīng ]

解释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 《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77炊沙镂冰 [ chuī shā lòu bīng ]

解释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首:“绝编坏简徒自苦,炊沙镂冰初何功?”

78画脂镂冰 [ huà zhī lòu bīng ]

解释 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79钻冰取火 [ zuàn bīng qǔ huǒ ]

解释 见“钻冰求火”。

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80钻冰求酥 [ zuān bīng qiú sū ]

解释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出处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81饮冰内热 [ yǐn bīng nèi rè ]

解释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82饮冰吞檗 [ yǐn bīng tūn bò ]

解释 见“饮冰食蘖”。

出处 明·袁宗道《杂说》:“务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

83饮冰茹檗 [ yǐn bīng rú bò ]

解释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84饮冰茹蘖 [ yǐn bīng rú niè ]

解释 见“饮冰食蘖”。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

85饮冰食蘖 [ yǐn bīng shí niè ]

解释 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

出处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86以狸致鼠 [ yǐ lí zhì shǔ ]

解释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87冰散瓦解 [ bīng sàn wǎ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88冰解壤分 [ bīng jiě rǎng fēn ]

解释 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出处 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89冰解的破 [ bīng jiě dì pò ]

解释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出处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90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91冰魂素魄 [ bīng hún sù pò ]

解释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92报冰公事 [ bào bīng gōng shì ]

解释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93敲冰戛玉 [ qiāo bīng jiá yù ]

解释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出处 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94枘凿冰炭 [ ruì záo bīng tàn ]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95炙冰使燥 [ zhì bīng shǐ zào ]

解释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刺骄》:“欲望肃雍济济,后生有式,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96狐听之声 [ hú tīng zhī shēng ]

解释 指冰下水流之声。

出处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97艳如桃李 [ yàn rú táo lǐ ]

解释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98衔胆栖冰 [ xián dǎn qī bīng ]

解释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99铸木镂冰 [ zhù mù lòu bīng ]

解释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出处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