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费劲的成语

形容不费劲的成语


1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2举手之劳 [ jǔ shǒu zhī láo ]

解释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3举手投足 [ jǔ shǒu tóu zú ]

解释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4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解释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5垂手可得 [ chuí shǒu kě dé ]

解释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6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7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8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9缘木求鱼 [ yuán mù qiú yú ]

解释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0迎刃而解 [ yíng rèn ér jiě ]

解释 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1一劳永逸 [ yī láo yǒng yì ]

解释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 东汉 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12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13事半功倍 [ shì bàn gōng bèi ]

解释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14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15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16唾手可得 [ tuò shǒu kě dé ]

解释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出处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17居高临下 [ jū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18易如反掌 [ yì rú fǎn zhǎng ]

解释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19积劳成疾 [ jī láo chéng jí ]

解释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20继往开来 [ jì wǎng kāi lái ]

解释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21顺水人情 [ shùn shuǐ rén qíng ]

解释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22驾轻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释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23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24探囊取物 [ tàn náng qǔ wù ]

解释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25水中捞月 [ shuǐ zhōng lāo yuè ]

解释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26瓮中捉鳖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解释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27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释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8轻车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29事倍功半 [ shì bèi gōng bàn ]

解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0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解释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31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解释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出处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32精疲力尽 [ jīng pí lì jìn ]

解释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33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34沙里淘金 [ shā lǐ táo jīn ]

解释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出处 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35海底捞月 [ hǎi dǐ lāo yuè ]

解释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36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7力倍功半 [ lì bèi gōng bàn ]

解释 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38垂手而得 [ chuí shǒu ér dé ]

解释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39淘沙得金 [ táo shā dé jīn ]

解释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出处 《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40火上弄冰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

解释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41身心交病 [ shēn xīn jiāo bìng ]

解释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

出处 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42革故鼎新 [ gé gù dǐng xīn ]

解释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

出处 《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43力尽筋疲 [ lì jìn jīn pí ]

解释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44如汤沃雪 [ rú tāng wò xuě ]

解释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出处 汉 枚乘《七发》:“小汴大歠,如汤沃雪。”

45事半功百 [ shì bàn gōng bǎi ]

解释 同“事半功倍”。

出处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46实不相瞒 [ shí bù xiāng mán ]

解释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

47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8无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释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49汗流满面 [ hàn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出处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50熬心费力 [ áo xīn fèi lì ]

解释 耗费心神和气力。

出处 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51费力劳心 [ fèi lì láo xīn ]

解释 耗费气力和心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52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53顺风吹火 [ shǔn fēng chuī huǒ ]

解释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54财殚力痡 [ cái dān lì pū ]

解释 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55何足介意 [ hé zú jiè yì ]

解释 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56水中捉月 [ shuǐ zhōng zhuō yuè ]

解释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57不劳而成 [ bù láo ér chéng ]

解释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58手到拿来 [ shǒu dào ná lái ]

解释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59扶危济急 [ fú wēi jì jí ]

解释 犹扶危济困。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60抱瓮出灌 [ bào wèng chū guàn ]

解释 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61担雪塞井 [ dān xuě sāi jǐng ]

解释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62掌上观文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

解释 见“掌上观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63掌上观纹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

解释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64案牍之劳 [ àn dú zhī láo ]

解释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出处 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5水底捞月 [ shuǐ dǐ lāo yuè ]

解释 同“水中捞月”。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66炊沙作饭 [ chuī shā zuò fàn ]

解释 煮沙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67猿猴取月 [ yuán hóu qǔ yuè ]

解释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处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68积劳成病 [ jī láo chéng bìng ]

解释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69车怠马烦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释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70车烦马毙 [ chē fán mǎ bì ]

解释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出处 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71迎刃冰解 [ yíng rèn bīng jiě ]

解释 同“迎刃而解”。

出处 宋·叶适《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

72进退裕如 [ jìn tuì yù rú ]

解释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出处 宋·陈鹄《耆旧续闻》第三卷:“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须鞭勒,无不当人意。”

73鞍马劳倦 [ ān mǎ láo juàn ]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74鞍马劳困 [ ān mǎ láo kùn ]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75鞍马劳神 [ ān mǎ láo shén ]

解释 见“鞍马劳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76以汤沃雪 [ yǐ tāng wò xuě ]

解释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77劳形苦心 [ láo xíng kǔ xīn ]

解释 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 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78反掌之易 [ fǎn zhǎng zhī yì ]

解释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79回旋余地 [ huí xuán yú dì ]

解释 指做事或说话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3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80在天之灵 [ zài tiān zhī líng ]

解释 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

出处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

81易如拾芥 [ yì rú shí jiè ]

解释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出处 语出《汉书 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82水底摸月 [ shuǐ dǐ mō yuè ]

解释 同“水中捞月”。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83煎水作冰 [ jiān shuǐ zuò bīng ]

解释 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84鹰拿燕雀 [ yīng ná yàn què ]

解释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85一劳久逸 [ yī láo jiǔ yì ]

解释 见“一劳永逸”。

出处 语出汉·杨雄《谏勿许单于朝疏》:“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而不悔也。”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86升山采珠 [ shēng shān cǎi zhū ]

解释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87因风吹火 [ yīn fēng chuī huǒ ]

解释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

88德輶如毛 [ dé yóu rú máo ]

解释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89恢恢有余 [ huī huī yǒu yú ]

解释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出处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90排山压卵 [ pái shān yā luǎn ]

解释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杜有道妻严氏》:“何邓执政,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91易于拾遗 [ yì yú shí yí ]

解释 犹易如反掌。

出处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92车殆马烦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释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93齿牙余论 [ chǐ yá yú lùn ]

解释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出处 《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94乘高决水 [ chéng gāo jué shuǐ ]

解释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95劬劳顾复 [ qú láo gù fù ]

解释 劬劳:劳累,操劳。顾复:照顾抚育。《元史·后妃传一》:“钦为先皇太后,夙明壶则,克嗣徽音,辅佐先朝,有恭俭节用之实,诞育眇质,有劬劳顾复之思。”

出处 《元史·后妃传一》:“钦为先皇太后,夙明壶则,克嗣徽音,辅佐先朝,有恭俭节用之实,诞育眇质,有劬劳顾复之思。”

96劳筋苦骨 [ láo jīn kǔ gǔ ]

解释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

97垂拱而治 [ chuí gǒng ér zhì ]

解释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 《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98崇德报功 [ chóng dé bào gōng ]

解释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

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99炊沙成饭 [ chuī shā chéng fàn ]

解释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