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老师文采好的成语

形容老师文采好的成语


1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2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3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释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4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6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7后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8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9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0一气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解释 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11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12后继有人 [ hòu jì yǒu rén ]

解释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出处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13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14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5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16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

解释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出处 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17潜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释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8突飞猛进 [ tū fēi měng jìn ]

解释 疾速飞跃;迅疾前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出处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19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20长篇大论 [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释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 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21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解释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23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24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25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26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7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8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9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30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31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32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33风华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解释 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4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35下笔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36平铺直叙 [ píng pū zhí xù ]

解释 平:没有起伏;铺:铺陈;直:没有曲折;叙:叙述。形容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了当地叙述。也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出处 明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具品 狐裘》:“记孟尝君事,平铺直叙,祥略稍未得法。”

37七步成诗 [ qī bù chéng shī ]

解释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8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9开花结果 [ kāi huā jiē guǒ ]

解释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得你口。”

40文不加点 [ wén bù jiā diǎn ]

解释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 汉 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41生花妙笔 [ shēng huā miào bǐ ]

解释 传说唐朝诗人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2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43力透纸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释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出处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44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释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5下笔千言 [ xià bǐ qiān yán ]

解释 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 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46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释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处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47光风霁月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解释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48勤勤恳恳 [ qín qín kěn kěn ]

解释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49师道尊严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0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51气度不凡 [ qì dù bù fán ]

解释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出处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52神来之笔 [ shén lái zhī bǐ ]

解释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53一字之师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54妙笔生花 [ miào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55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6冰肌玉骨 [ bīng jī yù gǔ ]

解释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出处 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57斐然成章 [ fěi rán chéng zhāng ]

解释 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也用以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8下笔成文 [ xià bǐ chéng wén ]

解释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59下笔成篇 [ xià bǐ chéng piān ]

解释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60倚马千言 [ yǐ mǎ qiān yán ]

解释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61夸大其辞 [ kuā dà qí cí ]

解释 见“夸大其词”。

出处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62彩笔生花 [ cǎi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 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63教导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64笔下生花 [ bǐ xià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65笔头生花 [ bǐ tóu shēng huā ]

解释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66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67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释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68思如涌泉 [ sī rú yǒng quán ]

解释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 《旧唐书 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69援笔成章 [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释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70桃李争妍 [ táo lǐ zhēng yán ]

解释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71笔底生花 [ bǐ dǐ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出处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72翩翩公子 [ piān piān gōng zǐ ]

解释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出处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73胡编乱造 [ hú biān luàn zào ]

解释 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他的小说的失败,并不完全在这结尾上,而在整篇都是胡编乱造。”

74语妙天下 [ yǔ miào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75首尾贯通 [ shǒu wěi guàn tōng ]

解释 首尾:前后。指前后连贯相通。

出处 宋·王观国《学林·古赋题》:“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76操翰成章 [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

解释 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77龙章凤姿 [ lóng zhāng fèng zī ]

解释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78七步成章 [ qī bù chéng zhāng ]

解释 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79下笔如神 [ xià bǐ rú shén ]

解释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旧唐书 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80下笔有神 [ xià bǐ yǒu shén ]

解释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出处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81五步成诗 [ wǔ bù chéng shī ]

解释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出处 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82名闻天下 [ míng wé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83思若涌泉 [ sī ruò yǒng quán ]

解释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84惊采绝艳 [ jīng cǎi jué yàn ]

解释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85援笔立成 [ yuán bǐ lì chéng ]

解释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出处 《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86援笔而就 [ yuán bǐ ér jiù ]

解释 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

出处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87摛藻绘句 [ chī zǎo huì jù ]

解释 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当时轻薄之徒,摛藻绘句,聱牙崛奇,讥讽时事。”

88放诞风流 [ fàng dàn fēng liú ]

解释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89文无加点 [ wén wú jiā diǎn ]

解释 见“文不加点”。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90斗酒百篇 [ dǒu jiǔ bǎi piān ]

解释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饮酒善做诗;才情豪放锐敏。斗:古代盛酒器皿。

出处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91流水行云 [ liú shuǐ xíng yún ]

解释 ①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东西。③比喻自然流畅,不拘泥。

出处 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92立马万言 [ lì mǎ wàn yán ]

解释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93能者为师 [ néng zhě wéi shī ]

解释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94脱口成章 [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出处 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95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96大笔如椽 [ dà bǐ rú chuán ]

解释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97天上石麟 [ tiān shàng shí lín ]

解释 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

出处 《南史·徐陵传》:“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98梦笔生花 [ mèng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99儒雅风流 [ rú yǎ fēng liú ]

解释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