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明白道理的成语

形容明白道理的成语


1豁然开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释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3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4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释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5通情达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释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6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7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8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9名正言顺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释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0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11岂有此理 [ qǐ yǒu cǐ lǐ ]

解释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出处 《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12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3胡搅蛮缠 [ hú jiǎo mán chán ]

解释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14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15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16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释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17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8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释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9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20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释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1大彻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解释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出处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22天经地义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释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3微言大义 [ wēi yán dà yì ]

解释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出处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24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释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25无可非议 [ wú kě fēi yì ]

解释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26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27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解释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出处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28现身说法 [ xiàn shēn shuō fǎ ]

解释 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29理所当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释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30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31蛮横无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解释 野蛮横暴;不讲道理。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32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3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34豁然贯通 [ huò rán guàn tōng ]

解释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出处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35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36丰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释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出处 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37入情入理 [ rù qíng rù lǐ ]

解释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

出处 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38如梦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释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39心安理得 [ xīn ān lǐ dé ]

解释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出处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40据理力争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释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41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42荒诞无稽 [ huāng dàn wú jī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稽;考查。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43不识大体 [ bú shí dà tǐ ]

解释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出处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44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45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46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47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48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解释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49义正辞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50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1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52妄自菲薄 [ wàng zì fěi bó ]

解释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3师道尊严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4横蛮无理 [ hèng mán wú lǐ ]

解释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13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55胡说乱道 [ hú shuō luàn dào ]

解释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56莫明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57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58一以贯之 [ yī yǐ guàn zhī ]

解释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59大方之家 [ dà fāng zhī jiā ]

解释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0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61豁然大悟 [ huō rán dà wù ]

解释 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62不经之谈 [ bù jīng zhī tán ]

解释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63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64文以载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释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65晓以大义 [ xiǎo yǐ dà yì ]

解释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出处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66炳若观火 [ bǐ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67生而知之 [ shēng ér zhī zhī ]

解释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8胡说白道 [ hú shuō bái dào ]

解释 犹言胡说八道。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69顽石点头 [ wán shí diǎn tóu ]

解释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出处 晋 《莲社高贤传 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70不近道理 [ bù jìn dào lǐ ]

解释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出处 《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71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72如梦方醒 [ rú mèng fāng xǐng ]

解释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73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74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75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释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出处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76援古证今 [ yuán gǔ zhèng jīn ]

解释 援:引。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77盗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解释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出处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78规矩准绳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释 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规矩:圆规曲尺;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准:水平仪;绳:墨线;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79阐幽明微 [ chǎn yōu míng wēi ]

解释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80达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释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81醍醐灌顶 [ tí hú guàn dǐng ]

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82善解人意 [ shàn jiě rén yì ]

解释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83理所必然 [ lǐ suǒ bì rán ]

解释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出处 《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84眉高眼低 [ méi gāo yǎn dī ]

解释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回:“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

85即小见大 [ jí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出处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86口无择言 [ kǒu wú zé yán ]

解释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87名正理顺 [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解释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出处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88天经地纬 [ tiān jīng dì wěi ]

解释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出处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89岂有是理 [ qǐ yǒu shì lǐ ]

解释 见“岂有此理”。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夺人所有,岂有是理?”

90师严道尊 [ shī yán dào zūn ]

解释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91洞彻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释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92流言混话 [ liú yán hùn huà ]

解释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

93相视而笑 [ xiāng shì ér xiào ]

解释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94融汇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95融释贯通 [ róng shì guàn tōng ]

解释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清 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96贫而无谄 [ pín ér wú chǎn ]

解释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97贯穿融会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释 见“贯通融会”。

出处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98贯通融会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99通文达理 [ tōng wén dá lǐ ]

解释 谓有学问懂道理。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