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水流很急的成语

形容水流很急的成语


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3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4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5烟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6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7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释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8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9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释 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处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10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1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

解释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处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12浩浩汤汤 [ hào hào shāng shāng ]

解释 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排山倒峡 [ pái shān dǎo xiá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14翻江搅海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解释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15江翻海搅 [ jiāng fān hǎi jiǎo ]

解释 犹江翻海沸。

出处 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

16江翻海扰 [ jiāng fān hǎi rǎo ]

解释 犹江翻海沸。

出处 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17江翻海倒 [ jiāng fān hǎi dǎo ]

解释 犹江翻海沸。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18潦原浸天 [ lǎo yuán jìn tiān ]

解释 淹没天地。

出处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19混混沄沄 [ hùn hùn chā kē ]

解释 水流汹涌貌。比喻连续不断。

出处 清·龚自珍《明良论》:“举辱国以辱其家,辱其身,混混沄沄,而无所底,厥咎上达下,像似水。”

20怀山襄陵 [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

解释 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出处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21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22从天而降 [ cóng tiān ér jiàng ]

解释 天上掉下来的。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23没完没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释 没有完结的意思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24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25一落千丈 [ yī luò qiān zhàng ]

解释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 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26万马奔腾 [ wàn mǎ bēn téng ]

解释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27细水长流 [ xì shuǐ cháng liú ]

解释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28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9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30酣畅淋漓 [ hān chàng lín lí ]

解释 酣畅:原指喝酒或睡眠很充分;泛指痛快;淋漓:饱满畅快的样子。非常畅快。也指文艺作品中刻画人的形象或表达感情很充分。

出处 宋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释秘演诗集序》:“则往从布衣野花,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31肆无忌惮 [ sì wú jì dàn ]

解释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惮:惧怕;畏惧。任意妄为;一点顾忌、畏惧也没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宋 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32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33口如悬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34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35暗礁险滩 [ àn jiāo xiǎn tān ]

解释 暗礁:隐没在水中的岩石;险滩: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隐藏的祸患和危险。

36以水救水 [ yǐ shuǐ jiù shuǐ ]

解释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出处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37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38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释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

39一片汪洋 [ yī piàn wāng yáng ]

解释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漫延十余州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40一泻万里 [ yī xiè wàn lǐ ]

解释 见“一泻千里”。

出处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41江翻海沸 [ jiāng fān hǎi fèi ]

解释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出处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声地惨天昏。”

42一泻汪洋 [ yī xiè wāng yáng ]

解释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出处 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43一泻百里 [ yī xiè bǎi lǐ ]

解释 见“一泻千里”。

出处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44汪洋浩博 [ wāng yáng hào bó ]

解释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出处 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45水流花谢 [ shuǐ liú huā xiè ]

解释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