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雪下的很大的成语

形容雪下的很大的成语


1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2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3傲雪凌霜 [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出处 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4纷纷扬扬 [ fēn fēn yáng yáng ]

解释 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

5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6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7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9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0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11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12雪兆丰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13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14冰肌雪肠 [ bīng jī xuě cháng ]

解释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15搓绵扯絮 [ cuō mián chě xù ]

解释 搓:手相摩;绵:丝绵;絮:棉絮。搓揉丝绵,撕扯棉絮。形容大雪纷飞。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得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

16遮天迷地 [ zhē tiān mí dì ]

解释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17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18左右开弓 [ zuǒ yòu kāi gōng ]

解释 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

出处 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19劳而无功 [ láo ér wú gōng ]

解释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20多管闲事 [ duō guǎn xián shì ]

解释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21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2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23瞬息万变 [ shùn xī wàn biàn ]

解释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 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24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5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释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26花天酒地 [ huā tiān jiǔ dì ]

解释 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27艰难困苦 [ jiān nán kùn kǔ ]

解释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出处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28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释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29报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30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解释 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31报仇雪耻 [ bào chóu xuě chǐ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32傲雪欺霜 [ ào xuě qī shuāng ]

解释 傲视白雪;欺凌寒霜。形容不怕严寒。又比喻人不畏逆境。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33饱经霜雪 [ bǎo jīng shuāng xuě ]

解释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34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35左支右绌 [ zuǒ zhī yòu chù ]

解释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36蝉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解释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 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37孙康映雪 [ sūn kāng yìng xuě ]

解释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38冰天雪窖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39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40飞鸿印雪 [ fēi hóng yìn xuě ]

解释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41如汤沃雪 [ rú tāng wò xuě ]

解释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出处 汉 枚乘《七发》:“小汴大歠,如汤沃雪。”

42白雪阳春 [ bái xuě yáng chūn ]

解释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出处 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43许许多多 [ xǔ xǔ duō duō ]

解释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出处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44粉妆玉砌 [ fěn zhuāng yù qì ]

解释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肤白嫩。

出处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45傲霜斗雪 [ ào shuāng dòu xuě ]

解释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处 《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46映雪囊萤 [ yìng xuě náng yíng ]

解释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出处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 车胤传》。

47报雠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48沉冤莫雪 [ chén yuān mò xuě ]

解释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出处 唐 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49啮雪吞毡 [ niè xuě tūn zhān ]

解释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出处 明 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50挑雪填井 [ tiāo xuě tián jǐng ]

解释 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三首》:“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多少痴禅和尚挑雪去填井。”

51瑞雪霏霏 [ ruì xuě fēi fēi ]

解释 指预兆丰年的大雪纷飞。

52担雪填井 [ dān xuě tián jǐng ]

解释 见“担雪塞井”。

出处 《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

53冰天雪窑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54雪鸿指爪 [ xuě hóng zhǐ zhǎo ]

解释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55卧雪眠霜 [ wò xuě mián shuāng ]

解释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56雪鬓霜鬟 [ xuě bìn shuāng huán ]

解释 白发。借指老年人。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云情雨意,虽可抛两月之夫妻;雪鬓霜鬟,更不念八旬之父母。”

57雪鬓霜毛 [ xuě bìn shuāng máo ]

解释 同“雪鬓霜鬟”。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58碎琼乱玉 [ suì qióng luàn yù ]

解释 指雪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59雪中鸿爪 [ xuě zhōng hóng zhǎo ]

解释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清·陈维菘《水调歌头·题友人词并示方邺大匡》词:“万象雪中鸿爪,一过已忘情。”

60雪月风花 [ xuě yuè fēng huā ]

解释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出处 元·贯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来题咏多,雪月风花事事可。”

61雪里送炭 [ xuě lǐ sòng tàn ]

解释 见“雪中送炭”。

出处 唐·德行禅师《四字经·甲乙》:“雪里送炭。”

62雪案萤灯 [ xuě àn yíng dēng ]

解释 同“雪窗萤几”。

出处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63报怨雪耻 [ bào yuàn xuě chǐ ]

解释 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64雪案萤窗 [ xuě àn yíng chuāng ]

解释 同“雪窗萤几”。

出处 元·白仁甫《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

65雪泥鸿迹 [ xuě ní hóng jì ]

解释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

66昼夜兼程 [ zhòu yè jiān chéng ]

解释 程:行进。白天和黑夜都不停地赶路。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

67雪耻报仇 [ xuě chǐ bào chóu ]

解释 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68担雪填河 [ dān xuě tián hé ]

解释 见“担雪塞井”。

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

69担雪塞井 [ dān xuě sāi jǐng ]

解释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70啮雪餐毡 [ niè xuě cān zhān ]

解释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出处 《群音类选 祝发记 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啮雪餐毡。”

71积雪囊萤 [ jī xuě náng yíng ]

解释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72雪泥鸿爪 [ xuě ní hóng zhǎo ]

解释 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

出处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73以汤沃雪 [ yǐ tāng wò xuě ]

解释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74冰肌雪肤 [ bīng jī xuě fū ]

解释 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出处 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75萤窗雪案 [ yíng chuāng xuě àn ]

解释 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出处 《晋书 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76粤犬吠雪 [ yuè quǎn fèi xuě ]

解释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77雪天萤席 [ xuě tiān yíng xí ]

解释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出处 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78雪窗萤火 [ xuě chuāng yíng huǒ ]

解释 同“雪窗萤几”。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79洪炉点雪 [ hóng lú diǎn xuě ]

解释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80雪窗萤几 [ xuě chuāng yíng jǐ ]

解释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出处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81迎风冒雪 [ yíng fēng mào xuě ]

解释 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

82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83压雪求油 [ yā xuě qiú yóu ]

解释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84戴月披星 [ dài yuè pī xīng ]

解释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85雪胎梅骨 [ xuě tāi méi gǔ ]

解释 喻高洁。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小姐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冷韵幽香。”

86雪肤花貌 [ xuě fū huā mào ]

解释 皮肤洁白如雪,容貌美艳如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87抱怨雪耻 [ bào yuàn xuě chǐ ]

解释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出处 《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88雪窑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 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支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89雪碗冰瓯 [ xuě wǎn bīng ōu ]

解释 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出处 宋 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诗:“葛中羽扇吾方健,雪碗冰瓯子句清。”

90白雪难和 [ bái xuě nán hé ]

解释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91雪压霜欺 [ xuě yā shuāng qī ]

解释 欺:凌辱。比喻备受凌辱折磨。

出处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受了些风吹日炙,雪压霜欺。”

92眠霜卧雪 [ mián shuāng wò xuě ]

解释 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也曾苦征恶战,眠霜卧雪,多有功勋。”

93积雪封霜 [ jī xuě fē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 《南史 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94咏雪之慧 [ yǒng xuě zhī huì ]

解释 咏颂雪花的才智。

出处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95步雪履穿 [ bù xuě lǚ chuān ]

解释 形容人穷困潦倒。

出处 唐 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96雪操冰心 [ xuě cāo bīng xīn ]

解释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97雪北香南 [ xuě běi xiāng nán ]

解释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98洗雪逋负 [ xǐ xuě bū fù ]

解释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出处 《后汉书·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99赛雪欺霜 [ sài xuě qī shuāng ]

解释 赛:超过。比雪冷,比霜寒。比喻表情冷漠严峻。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姑娘因作了那等一个梦,这一提起儿,又把那斩钢截铁的心肠,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重答了紧板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