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两个人狼狈为奸的成语

形容两个人狼狈为奸的成语


1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2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解释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3臭味相投 [ chòu wèi xiāng tóu ]

解释 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

出处 宋 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4沆瀣一气 [ hàng xiè yī qì ]

解释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5表里为奸 [ biǎo lǐ wéi jiān ]

解释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6同恶相济 [ tóng wù xiāng jì ]

解释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 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7物以类聚 [ wù yǐ lèi jù ]

解释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8朋比为奸 [ péng bǐ wéi jiān ]

解释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9良莠不齐 [ liáng yǒu bù qí ]

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10形影不离 [ xíng yǐng bù lí ]

解释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11狐朋狗友 [ hú péng gǒu yǒu ]

解释 将狐狗引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12泥沙俱下 [ ní shā jù xià ]

解释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13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14鱼龙混杂 [ yú lóng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出处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15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16结党营私 [ jié dǎng yíng sī ]

解释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17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18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19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20串通一气 [ chuàn tōng yī qì ]

解释 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21气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释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出处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22丢盔卸甲 [ diū kuī xiè jiǎ ]

解释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 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23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释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24鸾凤分飞 [ luán fèng fēn fēi ]

解释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 唐 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25鼻蹋嘴歪 [ bí tà zuǐ wāi ]

解释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26龙蛇混杂 [ lóng shé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 《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27鼻青眼肿 [ bí qīng yǎn zhǒng ]

解释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28群蚁附膻 [ qún yǐ fù shān ]

解释 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29猫鼠同眠 [ māo shǔ tóng mián ]

解释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 《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30猪朋狗友 [ zhū péng gǒu yǒu ]

解释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出处 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31群蚁趋膻 [ qún yǐ qū shān ]

解释 膻:羊臊气。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梁启超《说国风》:“国人之慕西风,若群蚁之趋膻。”

32丢盔抛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解释 见“丢盔卸甲”。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3良莠不一 [ liáng yǒu bù yī ]

解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出处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34掉头鼠窜 [ di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35同敝相济 [ tóng bì xiāng jì ]

解释 犹同恶相济。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36东滚西爬 [ dōng gǔn xī pá ]

解释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37蜣螂抱粪 [ qiāng láng bào fèn ]

解释 蜣螂:屎壳郎。形容臭味相投。

出处 《谐铎》:“见一处,尽以粪土涂墙,四面附蜣螂百万,屹如长城。”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