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被摧毁的成语

形容被摧毁的成语


1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2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3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4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5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6海啸山崩 [ hǎi xiào shān bēng ]

解释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7铁壁铜墙 [ tiě bì tóng qiáng ]

解释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8拉枯折朽 [ lā kū shé xiǔ ]

解释 同“摧枯拉朽”。

出处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9焚巢捣穴 [ fén cháo dǎo xué ]

解释 见“焚巢荡穴”。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10碎骨粉尸 [ suì gǔ fěn shī ]

解释 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摧毁。

出处 《诗刊》1978年第3期:“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国,用浓黑的幕布迎接了您,哪知道迎来的是这样一位巨人,他将挥起铁拳把旧世界打个碎骨粉尸。”

11铜城铁壁 [ tóng chéng tiě bì ]

解释 见“铜墙铁壁”。

出处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间之作寨堡者,亦饬令仿效为之,处之铜城铁壁矣。”

12拉朽摧枯 [ lā xiǔ cuī kū ]

解释 同“摧枯拉朽”。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13摧朽拉枯 [ cuī xiǔ lā kū ]

解释 见“摧枯拉朽”。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14焚巢荡穴 [ fén cháo dàng xué ]

解释 比喻彻底摧毁。

出处 明·唐顺之《牌》:“各处劲兵前来,焚巢荡穴,不留一人,乃已。”

15犁庭扫穴 [ lí tíng sǎo xué ]

解释 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16破坚摧刚 [ pò jiān cuī gāng ]

解释 谓攻破摧毁强敌。

出处 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17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18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9不堪一击 [ bù kān yī jī ]

解释 不堪:经不起。经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出处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20干干净净 [ gān gān jìng jìng ]

解释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21支离破碎 [ zhī lí pò suì ]

解释 支离:分散。形容散乱不整;残缺不全。

出处 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22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23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24灭顶之灾 [ miè dǐng zhī zāi ]

解释 灭:淹灭;顶:头顶。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25天翻地覆 [ tiān fān dì fù ]

解释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出处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26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解释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27烟消云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出处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28千疮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解释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29飞来横祸 [ fēi lái hèng huò ]

解释 意外的灾祸。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30难以置信 [ nán yǐ zhì xìn ]

解释 不容易相信。

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31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32大杀风景 [ dà shā fēng jǐng ]

解释 破坏兴致的意思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33尸横遍野 [ shī héng biàn yě ]

解释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34团结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释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35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36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释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37断壁残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出处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38天塌地陷 [ tiān tā dì xiàn ]

解释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39疮痍弥目 [ chuāng yí mí mù ]

解释 疮痍:创伤;弥:满。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

出处 李大钊《大哀篇》:“大乱之后,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凋敝,亦云极矣。”

40覆巢毁卵 [ fù cháo huǐ luǎn ]

解释 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41银山铁壁 [ yín shān tiě bì ]

解释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42犁庭扫闾 [ lí tíng sǎo lǚ ]

解释 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庭:庭院。扫:扫荡。闾:里巷的门。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43扫穴犁庭 [ sǎo xué lí tíng ]

解释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机会,扫穴犁庭,指顾间事。”

44冲坚毁锐 [ chōng jiān huǐ ruì ]

解释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

出处 《孙膑兵法 威王问》:“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

45尺椽片瓦 [ chǐ chuán piàn wǎ ]

解释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出处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盗平,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道士结茅而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