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无知的成语

形容很无知的成语


1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乳臭未干 [ rǔ xiù wèi gān ]

解释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3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4呆头呆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释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5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6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释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7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8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9不辨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10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释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1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12不省人事 [ bù xǐng rén shì ]

解释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出处 《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13蒙昧无知 [ méng mèi wú zhī ]

解释 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

出处 《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14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释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15傻头傻脑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释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16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释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17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解释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出处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18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19钝学累功 [ dùn xué lěi gōng ]

解释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20焚林而猎 [ fén lín ér liè ]

解释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1以勤补拙 [ yǐ qín bǔ zhuō ]

解释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出处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22小黠大痴 [ xiǎo xiá dà chī ]

解释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23大智如愚 [ dà zhì rú yú ]

解释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4拙口笨腮 [ zhuō kǒu bèn sāi ]

解释 犹拙嘴笨舌。

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25草木愚夫 [ cǎo mù yú fū ]

解释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26使愚使过 [ shǐ yú shǐ guò ]

解释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 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27黎丘丈人 [ lí qiū zhàng rén ]

解释 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出处 《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28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29庞然大物 [ páng rán dà wù ]

解释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0随声附和 [ suí shēng fù hè ]

解释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31目空一切 [ mù kōng yī qiè ]

解释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32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33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释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4弄巧成拙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

解释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出处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35对牛弹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解释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36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释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处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37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38竭泽而渔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释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9目光短浅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40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41亲痛仇快 [ qīn tòng chóu kuài ]

解释 仇:敌人;亲:自己人。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

出处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42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43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44浑浑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释 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45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46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7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出处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48井蛙之见 [ jǐng wā zhī jiàn ]

解释 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

出处 《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49费尽心机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释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50奋发有为 [ fèn fā yǒu wéi ]

解释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51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52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53不识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54妄自尊大 [ 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55管中窥豹 [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56羽毛未丰 [ yǔ máo wèi fēng ]

解释 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57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58千虑一得 [ qiān lǜ yī dé ]

解释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59明珠暗投 [ míng zhū àn tóu ]

解释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60无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释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出处 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61大放厥词 [ dà fàng jué cí ]

解释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62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63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64气壮如牛 [ qì zhuàng rú niú ]

解释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出处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65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释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出处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66拙口钝腮 [ zhuō kǒu dùn sāi ]

解释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67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68一丁不识 [ yī dīng bù shí ]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69心劳日拙 [ xīn láo rì zhuō ]

解释 弄虚作假的人;用尽心机;百般掩饰;可是事情还是越来越不顺手。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出处 《尚书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70学海无涯 [ xué hǎi wú yá ]

解释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出处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71以蠡测海 [ yǐ lǐ cè hǎi ]

解释 以:用;蠡:贝壳;利用贝壳当瓢;测:量。用贝壳来量海水。比喻观察或了解得很狭窄、片面;也比喻知识浅薄。

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72笨头笨脑 [ bèn tóu bèn nǎo ]

解释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出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73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74蔽聪塞明 [ bì cōng sè míng ]

解释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75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76目不见睫 [ mù bù jiàn jié ]

解释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77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解释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78懵懵懂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释 糊涂,不明事理。形容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79不识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解释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80将勤补拙 [ jiāng qín bǔ zhuō ]

解释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 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81女流之辈 [ nǚ liú zhī bèi ]

解释 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你女流之辈,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熊做阴阳的人,一惟酒食是图而已。”

82瓮天之见 [ wèng tiān zhī jiàn ]

解释 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出处 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83钝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解释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84拙嘴笨腮 [ zhuō zuǐ bèn sāi ]

解释 见“拙嘴笨舌”。

出处 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85窥豹一斑 [ kuī bào yī bān ]

解释 (从管中看豹)只看到豹的一个斑点。比喻所见狭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从一点推测全貌。

出处 《晋书 王献之传》:“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86目无余子 [ mù wú yú zǐ ]

解释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87人穷智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解释 指人穷了,言行也就显得笨拙不聪明。

出处 《鸡肋编》下卷引陈无己诗:“人穷令智短,百巧千穷只短檠。”

88儿童之见 [ ér tóng zhī jiàn ]

解释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出处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89有一无二 [ yǒu yī wú èr ]

解释 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出处 明 姚子翼《遍地锦 劝主》:“似这等才调,也算得有一无二的了。”

90一得之愚 [ yī dé zhī yú ]

解释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1为蛇画足 [ wéi shé huà zú ]

解释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92泥足巨人 [ ní zú jù rén ]

解释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出处 郭沫若《忆秦娥·歌剧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93哀感顽艳 [ āi gǎn wán yàn ]

解释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出处 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94坎井之蛙 [ kǎn jǐng zhī wā ]

解释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95浑然无知 [ hún rán wú zhī ]

解释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96豆渣脑筋 [ dòu zhā nǎo jīn ]

解释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97网漏吞舟 [ wǎng lòu tūn zhōu ]

解释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98面墙而立 [ miàn qiáng ér lì ]

解释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99有眼如盲 [ yǒu yǎn rú máng ]

解释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出处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