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有标准的成语

形容有标准的成语


1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释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2一概而论 [ yī gài ér lùn ]

解释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3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释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4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释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成败论人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解释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出处 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6爱人以德 [ ài rén yǐ dé ]

解释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7法脉准绳 [ fǎ mài zhǔn shéng ]

解释 犹言法则标准。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8定于一尊 [ dìng yú yī zūn ]

解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9度己以绳 [ duó jǐ yǐ shéng ]

解释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10玉尺量才 [ yù chǐ liáng cái ]

解释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 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11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12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13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14尽善尽美 [ jìn shàn jìn měi ]

解释 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出处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15打破常规 [ dǎ pò cháng guī ]

解释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出处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16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17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8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9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20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释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21死气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22形形色色 [ xíng xíng sè sè ]

解释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23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24分门别类 [ fēn mén bié lèi ]

解释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25省吃俭用 [ shěng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26眼高手低 [ yǎn gāo shǒu dī ]

解释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27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28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9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30礼义廉耻 [ lǐ yì lián chǐ ]

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1条条框框 [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

解释 被认为是过了时的或被认为是与所谋求的发展相抵触并起妨碍作用的理论、概念或实践。

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32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33完美无瑕 [ wán měi wú xiá ]

解释 达到最好标准。

34大秤小斗 [ dà chèng xiǎo dǒu ]

解释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小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35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36金科玉律 [ jīn kē yù lǜ ]

解释 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出处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37循规遵矩 [ xún guī zūn jǔ ]

解释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这么一所大花园,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

38降格以求 [ jiàng gé yǐ qiú ]

解释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出处 鲁迅《坟 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39破格录用 [ pò gé lù yòng ]

解释 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进之士,有奇才异能的,亦应时破格录用。”

40依此类推 [ yī cǐ lèi tuī ]

解释 按此标准向同类推理。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六卷:“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41两极分化 [ liǎng jí fēn huà ]

解释 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出处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42规矩准绳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释 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规矩:圆规曲尺;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准:水平仪;绳:墨线;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43贪欲无艺 [ tān yù wú yì ]

解释 谓贪财的欲望没有限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44别类分门 [ bié lèi fān mén ]

解释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参见“分门别类”。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 隐奸》:“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养在家中,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

45循规矩蹈 [ xún guī jǔ dǎo ]

解释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46地地道道 [ dì dì dào dào ]

解释 真正的,够标准的。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47一概而言 [ yī gài ér yán ]

解释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48规圆矩方 [ guī yuán jǔ fāng ]

解释 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出处 《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49宁遗勿滥 [ nìng yí wù làn ]

解释 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

50大斗小秤 [ dà dǒu xiǎo chèng ]

解释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

51四德三从 [ sì dé sān cóng ]

解释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52偭规越矩 [ miǎn guī yuè jǔ ]

解释 偭:违背;越:逾越;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违反正常的法则。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53贪贿无艺 [ tān huì wú yì ]

解释 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54降格相从 [ jiàng gé xiāng cóng ]

解释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指屈己从人。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55破格任用 [ pò gé rèn yòng ]

解释 格:规格,标准。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出处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15梦》:“一日之间,我们这里有两个人破格任用,大可庆祝。”

56应规蹈矩 [ yìng guī dǎo jǔ ]

解释 蹈:踩;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指拘守旧礼仪与法度。

出处 《隋书·音乐志》:“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57澜倒波随 [ lán dǎo bō suí ]

解释 比喻言行无标准。

出处 明 宋濂《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58取法乎上 [ qǔ fǎ hū shàng ]

解释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出处 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取法乎上’吧?”

59偭规错矩 [ miǎn guī cuò jǔ ]

解释 偭:违背;规、矩:标准、法则和习惯。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0规矩绳墨 [ guī jǔ shéng mò ]

解释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处 《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61规矩钩绳 [ guī jǔ gōu shéng ]

解释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处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62规绳矩墨 [ guī shéng jǔ mò ]

解释 同“规矩绳墨”。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昔倕之巧,目茂圆方,心定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

63金科玉臬 [ jīn kē yù niè ]

解释 同“金科玉律”。

出处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64一褱而论 [ yī huái ér lùn ]

解释 见“一概而论”。

65方言矩行 [ fāng yán jǔ xíng ]

解释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66孤标傲世 [ gū biāo ào shì ]

解释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67孝悌忠信 [ xiào tì zhōng xìn ]

解释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68五音六律 [ wǔ yīn liù lǜ ]

解释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9正法直度 [ zhèng fǎ zhí dù ]

解释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

70小德出入 [ xiǎo dé chū rù ]

解释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 《论语 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71正己守道 [ zhèng jǐ shǒu dào ]

解释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出处 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72君子爱人以德 [ 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 ]

解释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