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吃有关的成语

形容吃有关的成语


1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解释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2自讨苦吃 [ zì tǎo kǔ chī ]

解释 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萧军》:“其实《文学》和我并无关系,不过因为有些人要它灭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实这是自讨苦吃。”

3吃里扒外 [ chī lǐ pá wài ]

解释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4馋涎欲滴 [ chán xián yù dī ]

解释 馋: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涎:口水;欲:将要。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也作“垂涎欲滴”。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5酒足饭饱 [ jiǔ zú fàn bǎo ]

解释 酒喝个足;饭吃个饱。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6靠天吃饭 [ kào tiān chī fàn ]

解释 谓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为什么人家说,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呢?”

7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释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8争风吃醋 [ zhēng fēng chī cù ]

解释 因忌妒而明争暗斗(风:风韵;吃醋:常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9代人受过 [ dài rén shòu guò ]

解释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10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解释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11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12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13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解释 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14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15移花接木 [ yí huā jiē mù ]

解释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16量体裁衣 [ liàng tǐ cái yī ]

解释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出处 《南齐书 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17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释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18味同嚼蜡 [ wèi tóng jiáo là ]

解释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出处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19坐吃山空 [ zuò chī shān kōng ]

解释 只消费不生产;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20好吃懒做 [ hào chī lǎn zuò ]

解释 好:喜欢;贪图;懒:怠惰。指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为女妇人家,好吃懒做,嘴大舌长,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21如狼似虎 [ rú láng sì hǔ ]

解释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出处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22寅吃卯粮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解释 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23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4急于求成 [ jí yú qiú chéng ]

解释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25招摇撞骗 [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

解释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26明争暗斗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解释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27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解释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28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29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30贪心不足 [ tān xīn bù zú ]

解释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31饱食终日 [ bǎo shí zhōng rì ]

解释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2堆积如山 [ duī jī rú shān ]

解释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33大吃一惊 [ dà chī yī jīng ]

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34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释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35省吃俭用 [ shěng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36锦衣玉食 [ jǐn yī yù shí ]

解释 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37以强凌弱 [ jǐ qiáng líng ruò ]

解释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38吃里爬外 [ chī lǐ pá wài ]

解释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39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释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40生吞活剥 [ shēng tūn huó bō ]

解释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41走马看花 [ zǒu mǎ kàn huā ]

解释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2酒囊饭袋 [ jiǔ náng fàn dài ]

解释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出处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43暴殄天物 [ bào tiǎn tiān wù ]

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出处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44吃现成饭 [ chī xiàn chéng fàn ]

解释 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现成的利益。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十回:“虎将垂死,尚用汝等来吃现成饭而要见成功也?”

45回味无穷 [ huí wèi wú qióng ]

解释 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

出处 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46细嚼慢咽 [ xì jiáo màn yàn ]

解释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那匹刚刚病好的骡子,胃口准是还不开,看它那种细嚼慢咽的样子。”

47食不甘味 [ shí bù gān wèi ]

解释 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48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49吃苦耐劳 [ chī kǔ nài láo ]

解释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经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劳累。

出处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

50坐吃山崩 [ zuò chī shān bēng ]

解释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51寝食不安 [ qǐn shí bù ān ]

解释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52短吃少穿 [ duǎn chī shǎo chuān ]

解释 指衣食困乏。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穷人起早贪黑,手不离活,成年溜辈,短吃少穿,你说这不是命是啥?”

53缺吃少穿 [ quē chī shǎo chuān ]

解释 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54食不果腹 [ shí bù guǒ fù ]

解释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55食不重味 [ shí bù chóng wèi ]

解释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56食前方丈 [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

解释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57食肉寝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释 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58饱食暖衣 [ bǎo shí nuǎn yī ]

解释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59食不二味 [ shí bù èr wèi ]

解释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60吃哑巴亏 [ chī yǎ bā kuī ]

解释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61吃喝玩乐 [ chī hē wán lè ]

解释 谓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出处 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62吃大锅饭 [ chī dà guō fàn ]

解释 比喻企业不论盈亏,个人不分勤懒,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儿,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不知民间疾苦,那晓得撑持家事?”

63吃肥丢瘦 [ chī féi diū shòu ]

解释 比喻专做占便宜的事。

出处 向春《煤城激浪》:“你背着我,吃肥丢瘦。”

64少吃俭用 [ shǎo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省吃俭用。

出处 清·蒲松龄《翻魇殃》第九回:“你路上少吃俭用,可以到了家,你就快忙走。”

65食不累味 [ shí bù lèi wèi ]

解释 同“食不二味”。

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66食日万钱 [ shí rì wàn qián ]

解释 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出处 《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67功名富贵 [ gōng míng fù guì ]

解释 指升官发财。

出处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68吃穿用度 [ chī chuān yòng dù ]

解释 指日常衣食费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69好言好语 [ hǎo yán hǎo yǔ ]

解释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70帮狗吃食 [ bāng gǒu chī shí ]

解释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71帮虎吃食 [ bāng hǔ chī shí ]

解释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72慌不择路 [ huāng bù zé lù ]

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73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74有生以来 [ yǒu shēng yǐ lái ]

解释 从出生到现在。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75看菜吃饭 [ kàn cài chī fàn ]

解释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76米珠薪桂 [ mǐ zhū xīn guì ]

解释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77缺吃短穿 [ quē chī duǎn chuān ]

解释 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三:“赤贫户缺吃短穿,多分粮食和衣裳,还得分劈硬实的牲口。”

78茹毛饮血 [ rú máo yǐn xuè ]

解释 茹:音如;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79贪多务得 [ tān duō wù dé ]

解释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80风卷残云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释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81食不充饥 [ shí bù chōng jī ]

解释 犹言食不果腹。

出处 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82食不兼味 [ shí bù jiān wèi ]

解释 见“食不二味”。

出处 《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83食不暇饱 [ shí bù xiá bǎo ]

解释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84食味方丈 [ shí wèi fāng zhàng ]

解释 同“食前方丈”。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

85撩蜂剔蝎 [ liáo fēng tì xiē ]

解释 比喻招惹恶人,自讨苦吃。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86食不下咽 [ shí bù xià yàn ]

解释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87吃惊受怕 [ chī jīng shòu pà ]

解释 受惊骇。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88吃着不尽 [ chī zhuó bù jìn ]

解释 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发解,及南省程试,皆为首冠。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着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89拈酸吃醋 [ niān suān chī cù ]

解释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怎奈静真情性利害,比空照大不相同,极要拈酸吃醋。”

90撩蜂吃螫 [ liáo fēng chī shì ]

解释 犹言撩蜂剔蝎。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裹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说道:‘你不好问去?只是指使我!’”

91西食东眠 [ xī shí dōng mián ]

解释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92贪吃懒做 [ tān chī lǎn zuò ]

解释 谓又馋又懒。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看他如此贪吃懒做,真像有磨子在肚子里牵的一般。”

93食不充肠 [ shí bù chōng cháng ]

解释 见“食不充饥”。

出处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94食不终味 [ shí bù zhōng wèi ]

解释 同“食不甘味”。

出处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终味,遑遑汲汲,或憔或悴。”

95食指大动 [ shí zhǐ dà dòng ]

解释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96饕餮之徒 [ tāo tiè zhī tú ]

解释 比喻贪吃的人。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97鲸吞虎噬 [ jīng tūn hǔ shì ]

解释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出处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98稳吃三注 [ wěn chī sān zhù ]

解释 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

99食不充口 [ shí bù chōng kǒu ]

解释 见“食不餬口”。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