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鸣叫的成语

形容鸣叫的成语


1凤鸣朝阳 [ fèng míng zhāo yáng ]

解释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出处 《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2鸟语花香 [ niǎo yǔ huā xiāng ]

解释 鸟儿啼叫;花儿喷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处 宋 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3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出处 《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4笨鸟先飞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解释 笨拙的鸟先飞起来;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害怕落到别人后面;比别人先着手做事。也作“夯鸟先飞”。

出处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5风声鹤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释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6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7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解释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8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9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10无病呻吟 [ wú bìng shēn yín ]

解释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 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11莺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解释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处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12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13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4燕语莺声 [ yàn yǔ yīng shēng ]

解释 燕子的语音;黄莺的歌声。原形容美好的春光。后形容女子声音宛转动听。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15春光明媚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

解释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出处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16气焰嚣张 [ qì yàn xiāo zhāng ]

解释 嚣张:猖獗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出处 《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17鸟得弓藏 [ niǎo dé gōng cáng ]

解释 见“鸟尽弓藏”。

出处 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18百鸟朝凤 [ bǎi niǎo cháo fèng ]

解释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19莺声燕语 [ yīng shēng yàn yǔ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20老马嘶风 [ lǎo mǎ sī fēng ]

解释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21老骥嘶风 [ lǎo jì sī fēng ]

解释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出处 《光明日报》1980.8.18:“‘老骥嘶风,英心不退’,年富力强的青、壮、少年又当如何!”

22燕舞莺歌 [ yàn wǔ yīng gē ]

解释 见“燕舞莺啼”。

出处 宋·朱淑真《春日行》:“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23燕舞莺啼 [ yàn wǔ yīng tí ]

解释 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24龙鸣狮吼 [ lóng míng shī hǒu ]

解释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25嘤鸣求友 [ yīng míng qiú yǒu ]

解释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回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处 茅盾《旨趣》:“本为人人所同,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嘤鸣求友之心,亦人人所共有。”

26燕语莺啼 [ yàn yǔ yīng tí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出处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27蝇声蛙噪 [ yíng shēng wā zào ]

解释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呤的诗文。

出处 清·钱谦益《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28求其友声 [ qiú qí yǒu shēng ]

解释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29鸟哭猿啼 [ niǎo kū yuán tí ]

解释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出处 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30鸟啼花怨 [ niǎo tí huā yuàn ]

解释 形容悲伤怨恨。

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

31鸟啼花落 [ niǎo tí huā luò ]

解释 形容凄凉的情景。

出处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惜鸾帷,孤玉绦,几度凄凉。断肠的鸟啼花落,满目心伤。”

32寒蝉僵鸟 [ hán chán jiāng niǎo ]

解释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出处 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33宛转悠扬 [ wǎn zhuǎn yōu yáng ]

解释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出处 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34鸾吟凤唱 [ luán yín fèng chàng ]

解释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35凤鸣鹤唳 [ fèng míng hè lì ]

解释 形容优美的声音。

36百啭千声 [ bǎi zhuàn qiān shēng ]

解释 形容鸟鸣声婉转多样。

出处 宋 欧阳修《画眉鸟》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7虫鸣螽跃 [ 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

解释 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出处 《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38鸮鸣鼠暴 [ zhāng míng shǔ bào ]

解释 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出处 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39鹡鸰在原 [ xià líng zài yuán ]

解释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出处 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40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解释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