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老师生气的成语

形容老师生气的成语


1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2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释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4气急败坏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释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5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6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7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8怒气冲冲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释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9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10七窍生烟 [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释 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11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释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12金刚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释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13怒目切齿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释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14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释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15怒目而视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释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16怒火冲天 [ nù huǒ chōng tiān ]

解释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17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8冲冠怒发 [ chōng guàn nù fā ]

解释 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19叱咤风云 [ chì zhà fēng yún ]

解释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出处 《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

20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21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22火上浇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解释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23七情六欲 [ qī qíng liù yù ]

解释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24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25义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26喜怒哀乐 [ xǐ nù āi lè ]

解释 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7气势汹汹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28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解释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29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释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30发指眦裂 [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释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31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解释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出处 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32怒形于色 [ nù xíng yú sè ]

解释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33怒目横眉 [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释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 五代 后蜀 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34气冲牛斗 [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释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出处 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35疾言厉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释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36盱衡厉色 [ xū héng lì sè ]

解释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出处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37老羞成怒 [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38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解释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39敢怒敢言 [ gǎn nù gǎn yán ]

解释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40火上加油 [ huǒ shàng jiā yóu ]

解释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41变脸变色 [ biàn liǎn biàn sè ]

解释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出处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42变颜变色 [ biàn yán biàn sè ]

解释 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

出处 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43横眉瞪目 [ héng méi dèng mù ]

解释 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出处 南宁《检验工叶英》:“[废品]好像是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横眉瞪目地指责自己的主人。”

44气急败丧 [ qì jí bài sàng ]

解释 同“气急败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45河东狮子 [ hé dōng shī zǐ ]

解释 旧指妒悍的妇女。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46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释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47千夫所指 [ qiān fū suǒ zhǐ ]

解释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出处 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48废然而返 [ fèi rán ér fǎn ]

解释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出处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49悲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50横眉冷眼 [ héng méi lěng yǎn ]

解释 愤怒、轻蔑的样子。

出处 李季《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横眉冷眼不怕鬼,心红胆壮看咱们谁怕谁?”

51横眉怒视 [ héng méi nù shì ]

解释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52横眉立目 [ héng méi lì mù ]

解释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53疾声厉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解释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出处 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54窝火憋气 [ wō huǒ biē qì ]

解释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55迁怒于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解释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56瞋目切齿 [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释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57艴然不悦 [ fú rán bù yuè ]

解释 非常生气。艴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出处 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58怫然作色 [ fú rán zuò sè ]

解释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出处 《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59戟指嚼舌 [ jǐ zhǐ jiáo shé ]

解释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60揎拳捋袖 [ xuān quán luō xiù ]

解释 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头,拉起袖子。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61火上添油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解释 见“火上浇油”。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62心花怒发 [ xīn huā nù fā ]

解释 犹心花怒放。

出处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63怒气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释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64怫然不悦 [ fú rán bù yuè ]

解释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65恼羞变怒 [ nǎo xiū biàn nù ]

解释 见“恼羞成怒”。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66惊涛怒浪 [ jīng tāo nù làng ]

解释 同“惊涛骇浪”。

出处 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67惊风怒涛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释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68批逆龙鳞 [ pī nì lóng lín ]

解释 同“批逆鳞”。

出处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69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解释 见“抓耳挠腮”。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70横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解释 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

71横眉瞪眼 [ héng méi dèng yǎn ]

解释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徐泰吉找死》:“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他以为是他的部下,还横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72横眉立眼 [ héng méi lì yǎn ]

解释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横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赶车。”

73毛发倒竖 [ máo fā dǎo shù ]

解释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74气冲斗牛 [ qì chōng dòu niú ]

解释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出处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75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释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76积羞成怒 [ jī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 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77发怒冲冠 [ fā nù chōng guàn ]

解释 同“发上冲冠”。

出处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78人怨天怒 [ rén yuàn tiān nù ]

解释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79神怒人怨 [ shén nù rén yuàn ]

解释 谓人人怨恨愤怒。

出处 《晋书·殷诰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多忧,将及社稷。”

80藏怒宿怨 [ cáng nù sù yuàn ]

解释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81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解释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82以忍为阍 [ yǐ rěn wéi hūn ]

解释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83余桃啖君 [ yú táo dàn jūn ]

解释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出处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下续示例]

84冲冠发怒 [ chōng guàn fā nù ]

解释 见“冲冠怒发”。

出处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85发踊冲冠 [ fā yǒng chōng guàn ]

解释 同“发上冲冠”。

出处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86变色之言 [ biàn sè zhī yán ]

解释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出处 《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87扬眉眴目 [ yáng méi shùn mù ]

解释 横眉怒目。

出处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88扬眉瞬目 [ yáng méi shùn mù ]

解释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出处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89无明业火 [ wú míng yè huǒ ]

解释 指怒火。

出处 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90暴躁如雷 [ bào z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暴烈;躁:急躁。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91植发冲冠 [ zhí fā chōng guàn ]

解释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出处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92横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解释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93气涌如山 [ qì yǒng rú shān ]

解释 形容恼怒到极点。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94东怨西怒 [ dōng yuàn xī nù ]

解释 谓任意指责别人。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95冲冠眦裂 [ chōng guàn zì liè ]

解释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96发怒穿冠 [ fà nù chuān guān ]

解释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97发植穿冠 [ fà zhí chuān guān ]

解释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 《淮南子 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98嗔目切齿 [ chēn mù qiē chǐ ]

解释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99室怒市色 [ shì nù shì sè ]

解释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