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五官好看的成语

形容五官好看的成语


1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2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释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出处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3贼眉鼠眼 [ zéi méi shǔ yǎn ]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4明眸皓齿 [ míng móu hào chǐ ]

解释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出处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5浓眉大眼 [ nóng méi dà yǎn ]

解释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6齿白唇红 [ chǐ bái chún hóng ]

解释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7眉目如画 [ méi mù rú huà ]

解释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8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解释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9一本正经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解释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10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11充耳不闻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释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 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12交头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解释 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13鱼目混珠 [ yú mù hùn zhū ]

解释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出处 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14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16披头散发 [ pī tóu sàn fà ]

解释 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17抓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释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18油嘴滑舌 [ yóu zhuǐ huá shé ]

解释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19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20眉开眼笑 [ méi kāi yǎn xiào ]

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21耳听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释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22国色天香 [ guó sè tiān xiāng ]

解释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23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24肥头大耳 [ féi tóu dà ěr ]

解释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25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6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释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27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28蓬头垢面 [ péng tóu gòu miàn ]

解释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9倾国倾城 [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

解释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30参差不齐 [ cēn cī bù qí ]

解释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31出水芙蓉 [ chū shuǐ fú róng ]

解释 芙蓉:荷花。刚露出水面的荷花。原比喻诗写得清新;后也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丽。也作“芙蓉出水”。

出处 宋 洪咨夔《沁园春 用周潜夫韵》词:“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绝姿。”

32花枝招展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解释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33炯炯有神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34亭亭玉立 [ tíng tíng yù lì ]

解释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出处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35白发苍苍 [ bái fà cāng cāng ]

解释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出处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36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37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38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释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39心明眼亮 [ xīn míng yǎn liàng ]

解释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40目光炯炯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寝。”

41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42尖嘴猴腮 [ jiān zuǐ hóu sāi ]

解释 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43眼观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释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44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释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45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46含情脉脉 [ hán qíng mò mò ]

解释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出处 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47喜上眉梢 [ xǐ shàng méi shāo ]

解释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48花容月貌 [ huā róng yuè mào ]

解释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49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50沉鱼落雁 [ chén yú luò yàn ]

解释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51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解释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52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53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54如花似玉 [ rú huā sì yù ]

解释 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出处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55水木清华 [ shuǐ mù qīng huá ]

解释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56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释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57眉来眼去 [ méi lái yǎn qù ]

解释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出处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58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é ]

解释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59唇红齿白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解释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处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60口干舌燥 [ kǒu gān shé zào ]

解释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61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释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62雍容华贵 [ yōng róng huá guì ]

解释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63举止娴雅 [ jǔ zhǐ xián yǎ ]

解释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64暗淡无光 [ àn dàn wú guāng ]

解释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 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65喜眉笑眼 [ xǐ méi xiào yǎn ]

解释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

出处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66冰肌玉骨 [ bīng jī yù gǔ ]

解释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出处 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67眼疾手快 [ yǎn jí shǒu kuài ]

解释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68齿若编贝 [ chǐ ruò biān bèi ]

解释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69眉目传情 [ méi mù chuán qíng ]

解释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70岸然道貌 [ àn rán dào mào ]

解释 指严肃的神态。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71眉眼传情 [ méi yǎn chuán qíng ]

解释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72挤眉弄眼 [ jǐ méi nòng yǎn ]

解释 弄眼:使眼色。挤眉毛和眨眼睛向别人示意。也作“挤眉溜眼”。

出处 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舟。”

73皓齿蛾眉 [ hào chǐ é méi ]

解释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出处 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74蛾眉皓齿 [ é méi hào chǐ ]

解释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

75咬紧牙关 [ yǎo jǐn yá guān ]

解释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76胡子拉碴 [ hú zǐ lā chā ]

解释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

77鼻青眼肿 [ bí qīng yǎn zhǒng ]

解释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78鼻青脸肿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解释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79绰约多姿 [ chuò yuē duō zī ]

解释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80直眉瞪眼 [ zhí méi dèng yǎn ]

解释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81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82落雁沉鱼 [ luò yàn chén yú ]

解释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83铁嘴钢牙 [ tiě zuǐ gāng yá ]

解释 比喻能言善辩。

出处 《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84目秀眉清 [ mù xiù méi qīng ]

解释 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85眉舒目展 [ méi shū mù zhǎn ]

解释 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

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三场:“暗夜中见光明眉舒目展,三天前子弟兵回到平川。”

86燕颔虎须 [ yàn hàn hǔ xū ]

解释 形容相貌威武。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87朱唇皓齿 [ zhū chún hào chǐ ]

解释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88庞眉皓发 [ páng méi hào fà ]

解释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处 唐 王维《贺乐器表》:“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祐九服,故得庞眉皓发。”

89血盆大口 [ xuè pén dà kǒu ]

解释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出处 唐 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

90宛转蛾眉 [ wǎn zhuǎn é méi ]

解释 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91华发苍颜 [ huá fà cāng yán ]

解释 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出处 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92愁眉啼妆 [ chóu méi tí zhuāng ]

解释 愁眉:使眉细而曲折;啼妆: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形容妇女的妖态。

出处 《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饰目下,若啼处。”

93尽态极妍 [ jìn tài jí yán ]

解释 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94美如冠玉 [ měi rú guān yù ]

解释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95螓首蛾眉 [ qín shǒu é méi ]

解释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