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死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成语

形容死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成语


1万古流芳 [ wàn gǔ liú fāng ]

解释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2死得其所 [ sǐ dé qí suǒ ]

解释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出处 《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3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释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名垂青史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解释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出处 清 卓尔堪《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5虽死犹生 [ suī sǐ yóu shēng ]

解释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6三长两短 [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

解释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出处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7起死回生 [ qǐ sǐ huí shēng ]

解释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出处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8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解释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9振振有词 [ zhèn zhèn yǒu cí ]

解释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 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10死不瞑目 [ sǐ bù míng mù ]

解释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11念念有词 [ niàn niàn yǒu cí ]

解释 念念: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有词:有像歌诀似的词语。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12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3死气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14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遗臭万年 [ yí chòu wàn nián ]

解释 臭:比喻恶名声;万年:指时间很长久。人死了;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遭人唾骂。

出处 《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16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7不得善终 [ bù dé shàn zhōng ]

解释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18流芳百世 [ liú fāng bǎi shì ]

解释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19家破人亡 [ jiā pò rén wáng ]

解释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20畏缩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释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21振振有辞 [ zhèn zhèn yǒu cí ]

解释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 巴金《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22不死不活 [ bù sǐ bù huó ]

解释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23恋生恶死 [ liàn shēng wù sǐ ]

解释 恋:爱慕不舍;恶:厌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4卷:“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

24饿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释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5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27封妻荫子 [ fēng qī yìn zǐ ]

解释 封:帝王把官爵或称号赐给臣下;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封建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现在也指因一人的权势地位而使老婆孩子都得好处的现象。

出处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便是他封妻荫子,也讲不得《毛诗》,念不得《孟子》。”

28死而无悔 [ sǐ ér wú huǐ ]

解释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9以身殉职 [ yǐ shēn xùn zhí ]

解释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

出处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30永垂不朽 [ yǒng chuí bù xiǔ ]

解释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31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32风烛残年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解释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33千秋万代 [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释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出处 唐 刘长卿《哭陈歙州》:“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34轻于鸿毛 [ 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5半死半活 [ bàn sǐ bàn huó ]

解释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36百死一生 [ bǎi sǐ yī shēng ]

解释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37名垂千古 [ míng chuí qiān gǔ ]

解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38人亡家破 [ rén wáng jiā pò ]

解释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出处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39灵丹妙药 [ líng dān miào yào ]

解释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

40名垂万古 [ míng chuí wàn gǔ ]

解释 谓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41怕死贪生 [ pà sǐ tān shēng ]

解释 同“贪生怕死”。

出处 《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42遗臭万载 [ yí chòu wàn zǎi ]

解释 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43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44死而无憾 [ sǐ ér wú hàn ]

解释 即使死了也而无遗憾。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6回:“小妹真能为我守节,我便死而无憾。”

45溘然长往 [ kè rán cháng wǎng ]

解释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出处 《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46气数已尽 [ qì shù yǐ jìn ]

解释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出处 聂绀弩《论》:“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47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48惨遭不幸 [ cǎn zāo bù xìng ]

解释 遭到严重灾祸,多指死亡。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但就是这对卖豆汁的夫妇,前几日却惨遭不幸。”

49开国功臣 [ kāi guó gōng chén ]

解释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50家败人亡 [ jiā bài rén wáng ]

解释 家庭败落,家人死亡。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你既来投托蒋太太,你在蒋府里静坐罢了,你却遥地里去串人家,致得人家败人亡。”

51虽死犹荣 [ suī sǐ yóu róng ]

解释 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52名垂后世 [ míng chuí hòu shì ]

解释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53风中之烛 [ fēng zhōng zhī zhú ]

解释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 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54风烛之年 [ fēng zhú zhī nián ]

解释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55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56世世代代 [ shì shì dài dài ]

解释 泛指延续的各代。

出处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几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狱里过日子受煎熬。”

57人命危浅 [ rén mìng wēi qiǎn ]

解释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8不可避免 [ bù kě bì miǎn ]

解释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

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59朝生暮死 [ zhāo shēng mù sǐ ]

解释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60爱生恶死 [ ài shēng wù sǐ ]

解释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61气数已衰 [ qì shù yǐ shuāi ]

解释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62饿莩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释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63朝荣夕毙 [ zhāo róng xī bì ]

解释 毙:死亡。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出处 晋·潘岳《朝菌赋》:“奈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

64不讳之变 [ bù huì zhī biàn ]

解释 不讳:死的委婉说法;变:变故。指人的死亡。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不讳之变,诚难其虑。”

65风烛草露 [ fēng zhú cǎo lù ]

解释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66风前残烛 [ fēng qián cán zhú ]

解释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67青史传名 [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

解释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68出死入生 [ chū sǐ rù shēng ]

解释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出处 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69伏尸流血 [ fú shī liú xuè ]

解释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70六朝金粉 [ liù cháo jīn fěn ]

解释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出处 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71命染黄沙 [ mìng rǎn huáng shā ]

解释 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倘若大限来到,身归泉世,命染黄沙,如何留得?”

72进退存亡 [ jìn tuì cún wáng ]

解释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出处 《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73家破身亡 [ jiā pò shēn wáng ]

解释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出处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74朝生夕死 [ zhāo shēng xī sǐ ]

解释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 《山海经 海外东经》:“[君子国]有熏华草,朝生夕死。”

75溘焉长往 [ kè yán cháng wǎng ]

解释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6门殚户尽 [ mén dān hù jìn ]

解释 谓全家死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77宫车晏驾 [ gōng chē yàn jià ]

解释 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出处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78风中秉烛 [ fēng zhōng bǐng zhú ]

解释 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出处 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79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80宫车晚出 [ gōng chē wǎn chū ]

解释 宫车: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宫车迟迟不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出处 《宋书·徐羡之传》:“高祖宫车晏驾,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

81彪炳千古 [ biāo bǐng qiān gǔ ]

解释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82骨化形销 [ gǔ huà xíng xiāo ]

解释 谓死亡。

出处 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83零落山丘 [ líng luò shān qiū ]

解释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出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84方生方死 [ fāng shēng fāng sǐ ]

解释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85伏维尚飨 [ fú wéi shàng xiǎng ]

解释 古代祭文中的套语,指请享用祭品吧。

出处 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86仗节死义 [ zhàng jié sǐ yì ]

解释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出处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