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天下一统的成语

形容天下一统的成语


1一统天下 [ yī tǒng tiān xià ]

解释 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 《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2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3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4名扬四海 [ míng yáng sì hǎi ]

解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5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6四海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7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8天下大乱 [ tiān xià dà luàn ]

解释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9天下无敌 [ tiān xià wú dí ]

解释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10天下第一 [ tiān xià dì yī ]

解释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11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解释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独步天下 [ dú bù tiān xià ]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13名满天下 [ míng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14四海升平 [ sì hǎi shēng píng ]

解释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15四海鼎沸 [ sì hǎi dǐng fèi ]

解释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6眼空四海 [ yǎn kōng sì hǎi ]

解释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出处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17天下承平 [ tiān xià chéng píng ]

解释 国家持久太平。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18包打天下 [ bāo dǎ tiān xià ]

解释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出处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19四海一家 [ sì hǎi yī jiā ]

解释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20目空四海 [ mù kōng sì hǎi ]

解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眼看四海之内皆空。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出处 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21澄清天下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

解释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2名显天下 [ míng xiǎ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23天下归心 [ tiān xià guī xīn ]

解释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24四海承平 [ sì hǎi chéng píng ]

解释 国家持久太平。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25功盖天下 [ gōng gài tiān xià ]

解释 功劳天下第一。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26独立王国 [ dú lì wáng guó ]

解释 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27天下为家 [ tiān xià wéi jiā ]

解释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28无敌天下 [ wú dí tiān xià ]

解释 天下都没有对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29势倾天下 [ shì qīng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出处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30九州四海 [ ji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出处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31权倾天下 [ quán qīng tiān xià ]

解释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32名闻天下 [ míng wé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33天下汹汹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

解释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34囊括四海 [ náng kuò sì hǎi ]

解释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5志在四海 [ zhì zài sì hǎi ]

解释 犹志在四方。

出处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36甲冠天下 [ jiǎ guàn tiān xià ]

解释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37一齐天下 [ yī qí tiān xià ]

解释 齐:统一。一统天下。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38扬名四海 [ yáng míng sì hǎi ]

解释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39天下为笼 [ tiān xià wéi lóng ]

解释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出处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40四海飘零 [ sì hǎi piāo líng ]

解释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41四海他人 [ sì hǎi tā rén ]

解释 谓没有亲戚关系。

出处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42包举宇内 [ bāo jǔ yǔ nèi ]

解释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3天下文宗 [ tiān xià wén zōng ]

解释 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

出处 《旧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44兼善天下 [ jiān shàn tiān xià ]

解释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 《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5五洲四海 [ w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泛指世界各地。

出处 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46四海承风 [ sì hǎi chéng fēng ]

解释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出处 《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47一匡天下 [ yī kuāng tiān xià ]

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48九洲四海 [ ji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