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找到方向的成语

形容找到方向的成语


1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解释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 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2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3南腔北调 [ nán qiāng běi diào ]

解释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出处 清 赵翼《檐曝杂记 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4南柯一梦 [ nán kē yī mèng ]

解释 南柯:朝南的树枝。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5南征北战 [ nán zhēng běi zhàn ]

解释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出处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6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释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7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8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释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9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10蒙头转向 [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11走南闯北 [ zǒu nán chuǎng běi ]

解释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12东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释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出处 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13山南海北 [ sh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14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15昏头转向 [ hūn tóu zhuǎn xiàng ]

解释 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智破六合城》:“逃啊,逃啊,昏头转向,一头冲到个塘里,淹死了。”

16南征北伐 [ nán zhēng běi fá ]

解释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17如堕烟雾 [ rú duò yān wù ]

解释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后以“如堕烟雾”、“如堕烟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18闯南走北 [ chuǎng nán zǒu běi ]

解释 奔走四方。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19来来往往 [ lái lái wǎng wǎng ]

解释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20月晕而风 [ yuè yùn ér fēng ]

解释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21大政方针 [ dà zhèng fāng zhēn ]

解释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22地北天南 [ dì běi tiān nán ]

解释 谓四处,到处。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23堕云雾中 [ duò yún wù zhōng ]

解释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24北面称臣 [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

解释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25南来北往 [ nán lái běi wǎng ]

解释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出处 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26南鹞北鹰 [ nán yào běi yīng ]

解释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 《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27南航北骑 [ nán háng běi qí ]

解释 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出处 语出《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28南征北讨 [ nán zhēng běi tǎo ]

解释 见“南征北伐”。

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29北门南牙 [ běi mén nán yá ]

解释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

30上南落北 [ shàng nán luò běi ]

解释 漫言各处去向,犹言走南闯北。

出处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31指南攻北 [ zhǐ nán gōng běi ]

解释 犹声东击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32南箕北斗 [ nán jī běi dǒu ]

解释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出处 《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33础润而雨 [ chǔ rùn ér yǔ ]

解释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34登木求鱼 [ dēng mù qiú yú ]

解释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35面北眉南 [ miàn běi méi nán ]

解释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为我来,须回避,且做个面北眉南,你东咱西。”

36通南彻北 [ tōng nán chè běi ]

解释 谓贯穿南北。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37迷踪失路 [ mí zōng shī lù ]

解释 迷失了道路。

38础泣而雨 [ chǔ qì ér yǔ ]

解释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9南棹北辕 [ nán zhào běi yuán ]

解释 犹南航北骑。

40南舣北驾 [ nán yǐ běi jià ]

解释 犹南航北骑。

41南船北车 [ nán chuán běi chē ]

解释 比喻行踪不定。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42南贩北贾 [ nán fàn běi gǔ ]

解释 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八:“南贩北贾,与怨为市,利得自治。”

43南橘北枳 [ nán jú běi zhǐ ]

解释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4茫然若迷 [ máng rán ruò mí ]

解释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迷惑不解的样子。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弟前日闻先生正论,因久溺其说,锢蔽已深,竟茫然若迷,莫指一语。”

45播穅眯目 [ bō kāng mǐ mù ]

解释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处 《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46迷途失偶 [ mí tú shī ǒu ]

解释 迷途:迷失道路;偶:伴侣。迷失了道路,丢失了朋友。指遭到不幸或陷于孤独。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慌若迷途失偶,黡如深夜撤烛。”

47雁南燕北 [ yàn nán yàn běi ]

解释 比喻两地分离。

出处 《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48雪北香南 [ xuě běi xiāng nán ]

解释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49南金东箭 [ nán jīn dōng jiàn ]

解释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出处 《尔雅 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50南面百城 [ nán miàn bǎi chéng ]

解释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出处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51南枝北枝 [ nán zhī běi zhī ]

解释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出处 唐 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