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强制的成语

形容强制的成语


1恩威并行 [ ēn wēi bìng xí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2生拖死拽 [ shēng tuō sǐ zhuāi ]

解释 形容强行拖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3生夺硬抢 [ 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

解释 夺:强取。形容强行抢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还亏褚一官力大,把个公子生夺硬抢的救护下来,出了房门,一溜烟跑了。”

4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5节外生枝 [ jié wài shēng zhī ]

解释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6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7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解释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8小恩小惠 [ xiǎo ēn xiǎo huì ]

解释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9迫不得已 [ pò bù dé yǐ ]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10强人所难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11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12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解释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13以力服人 [ yǐ lì fú rén ]

解释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4逼良为娼 [ bī liáng wéi chāng ]

解释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

出处 《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15夺人所好 [ duó rén suǒ hào ]

解释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16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解释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17故意刁难 [ gù yì diāo nàn ]

解释 指有意为难别人。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18鬼使神差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解释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也不是提鱼穿柳欢心大,也不是鬼使神差。”

19从中作梗 [ cóng zhōng zuò gěng ]

解释 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出处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20军令如山 [ jūn lìng rú shān ]

解释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21勉为其难 [ miǎn wéi qí nán ]

解释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22豪夺巧取 [ háo duó qiǎo qǔ ]

解释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23逼人太甚 [ bī rén tài shèn ]

解释 逼:逼迫;甚:超过。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

出处 清 王韬《淞滨琐话 记双烈》:“潜行反间之谋,洵逼人太甚!”

24强买强卖 [ qiáng mǎi qiáng mài ]

解释 强迫买或卖。

出处 王朔《橡皮人》:“再说,做买卖也没有强买强卖的。”

25横抢硬夺 [ héng qiǎng yìng duó ]

解释 谓用强力夺取。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瞧他们爷儿们、娘儿们,这阵横抢硬夺的,还了得了。”

26巧偷豪夺 [ qiǎo tōu háo duó ]

解释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出处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27官逼民变 [ guān bī mín biàn ]

解释 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28浮收勒索 [ fú shōu lè suǒ ]

解释 见“浮收勒折”。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29浮收勒折 [ fú shōu lè shé ]

解释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出处 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30强媒硬保 [ qiǎng méi yìng bǎo ]

解释 倚势强行作媒的人。

31披毛求疵 [ p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32贵不凌贱 [ guì bù líng jiàn ]

解释 贵:地位高;凌:欺凌。显贵的人不欺凌卑贱的人。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国有什伍,治偏细民,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功不遗罢,佞不吐愚。”

33东敲西逼 [ dōng qiāo xī bī ]

解释 各处敲诈逼迫。

出处 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输粮,地方官刑驱势迫,东敲西逼。”

34蛮来生作 [ mán lái shēng zuò ]

解释 形容强迫。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35打鸭子上架 [ dǎ yā zi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两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鸭子上架。”

36赶鸭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37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释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