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极其贫穷的成语

形容极其贫穷的成语


1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2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3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4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5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6身无分文 [ shēn wú fēn wén ]

解释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7一贫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8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释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9不名一钱 [ bù míng yī qián ]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10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释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11贫无立锥 [ pín wú lì zhuī ]

解释 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12家贫如洗 [ jiā pín rú xǐ ]

解释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13穷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贫病交加 [ pín bìng jiāo jiā ]

解释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15赤贫如洗 [ chì pín rú xǐ ]

解释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16环堵萧然 [ huán dǔ xiāo rán ]

解释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出处 《晋书 陶潜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17一无长物 [ yī wú cháng wù ]

解释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18贫病交迫 [ pín bìng jiāo pò ]

解释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出处 宋 叶适《辞免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某颓龄暮景,贫病交迫,伏蒙至仁,曲加怜念。”

19箪食瓢饮 [ dān shí piáo yǐn ]

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一寒如此 [ yī hán rú cǐ ]

解释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21瓮牖绳枢 [ wèng yǒu shéng shū ]

解释 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上:“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2绳床瓦灶 [ shéng chuáng wǎ zào ]

解释 用绳子结成床;用瓦片凑成灶。形容家具很简陋;陈设非常简单;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

23上雨旁风 [ shàng yǔ páng fēng ]

解释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24踵决肘见 [ zhǒng jué zhǒu xiàn ]

解释 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25贫困潦倒 [ pín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26家贫亲老 [ jiā pín qīn lǎo ]

解释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27金钗换酒 [ jīn chāi huàn jiǔ ]

解释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出处 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28五月粜新谷 [ wǔ yuè tiào xīn gǔ ]

解释 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出处 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29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30立锥之地 [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31鳏寡孤独 [ guān guǎ gū dú ]

解释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2两手空空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

解释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出处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33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34怨天尤人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解释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5衣不蔽体 [ yī bù bì tǐ ]

解释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36衣衫褴褛 [ yī shān lán lǚ ]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37贫贱之交 [ pín jiàn zhī jiāo ]

解释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出处 《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8点铁成金 [ diǎn tiě chéng jīn ]

解释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出处 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39济困扶危 [ jì kùn fú wēi ]

解释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40穷愁潦倒 [ qióng chóu liáo dǎo ]

解释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出处 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41囊空如洗 [ náng kōng rú xǐ ]

解释 囊:口袋。口袋里什么也没有;像水洗过了似的。形容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42忍饥挨饿 [ rěn jī āi è ]

解释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43食不果腹 [ shí bù guǒ fù ]

解释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4安贫乐道 [ ān pín lè dào ]

解释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45家徒壁立 [ jiā tú bì lì ]

解释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46无米之炊 [ wú mǐ zhī chuī ]

解释 炊:做饭。没有米就做不出饭来。比喻办事缺乏最必要的条件。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虽以尊阃贤能,能为无米之炊,而剜肉补疮,将火炙穴。”

47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释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48立足之地 [ lì zú zhī dì ]

解释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49少吃缺穿 [ shǎo chī quē chuān ]

解释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因此一个人养活一个人,年年还是少吃缺穿。”

50清锅冷灶 [ qīng guō lěng zào ]

解释 见“清灰冷灶”。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51点金乏术 [ diǎn jīn fá shù ]

解释 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出处 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52忍饥受饿 [ rěn jī shòu è ]

解释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53饥寒交切 [ jī hán jiāo qiē ]

解释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54饥寒交至 [ jī hán jiāo zhì ]

解释 同“饥寒交迫”。

出处 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55家道壁立 [ jiā dào bì lì ]

解释 家道:家庭经济状况;壁立:空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56贫病交攻 [ pín bìng jiāo gōng ]

解释 见“贫病交迫”。

出处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

57升斗小民 [ shēng dǒu xiǎo mín ]

解释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58百巧成穷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

解释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出处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59食不充饥 [ shí bù chōng jī ]

解释 犹言食不果腹。

出处 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60买米下锅 [ mǎi mǐ xià guō ]

解释 家中没有米,要去买米才能做饭。指生活贫困。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退还给他,我不等他这二两银子买米下锅。”

61安富恤贫 [ ān fù xù pín ]

解释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62少衣缺食 [ shǎo yī quē shí ]

解释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63乐道安贫 [ lè dào ān pín ]

解释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出处 《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64贫贱之知 [ pín jiàn zhī zhī ]

解释 见“贫贱之交”。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5箪瓢屡空 [ dān piáo lǚ kōng ]

解释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出处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66分文不名 [ fēn wén bù míng ]

解释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出处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67甘贫守分 [ gān pín shǒu fēn ]

解释 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出处 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68甘贫守节 [ gān pín shǒu jié ]

解释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69裙布荆钗 [ qún bù jīng chāi ]

解释 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出处 元 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

70豕食丐衣 [ shǐ shí gài yī ]

解释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出处 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71点金无术 [ diǎn jīn wú shù ]

解释 见“点金乏术”。

出处 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72不堪其忧 [ bù kān qí yōu ]

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3甘贫守志 [ gān pín shǒu zhì ]

解释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因为你梁鸿甘贫守志,孟光举案齐眉,着小官亲赍此封丹诏,与他加官赐赏。”

74一饥两饱 [ yī jī liǎng bǎo ]

解释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75饥寒交凑 [ jī hán jiāo còu ]

解释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出处 《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76欺贫重富 [ qī pín zhòng fù ]

解释 欺:欺负。欺负贫穷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又有一诗,说欺贫重富,世情皆然,不止一买臣之妻也。”

77饥冻交切 [ jī dòng jiāo qiē ]

解释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78十室九匮 [ shí shì jiǔ kuì ]

解释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出处 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79饔飧不饱 [ yōng sūn bù bǎo ]

解释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80食不充肠 [ shí bù chōng cháng ]

解释 见“食不充饥”。

出处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81囊匣如洗 [ náng xiá rú xǐ ]

解释 形容异常贫困。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

82清灰冷灶 [ qīng huī lěng zào ]

解释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出处 元·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一折:“空滴滴,清灰冷灶谁曾惯,黑漫漫苦海无边岸。”

83守道安贫 [ shǒu dào ān pín ]

解释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人传赞》:“守道安贫,坏远当仁。”

84家道消乏 [ jiā dào xiāo fá ]

解释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85身后萧条 [ shēn hòu xiāo tiáo ]

解释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

86清灰冷火 [ qīng huī lěng huǒ ]

解释 见“清灰冷灶”。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5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锁着门。”

87饔飧不给 [ yōng sūn bù gěi ]

解释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出处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88饔飧不继 [ yōng sūn bù jì ]

解释 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出处 清 朱用纯《治家格言》:“虽饔飧不继,犹有余欢。”

89鹑衣鷇食 [ chún yī suō shí ]

解释 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90钗荆裙布 [ chāi jīng qún bù ]

解释 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出处 西汉 刘向《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91金尽裘敝 [ jīn jìn qiú bì ]

解释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92百巧千穷 [ bǎi qiǎo qiān qióng ]

解释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出处 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93瓯饭瓢饮 [ ōu fàn piáo yǐn ]

解释 瓯:小盆。用小盆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穷苦的生活。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岂惜瓯饭瓢饮乎?”

94沟中之瘠 [ gōu zhōng zhī jí ]

解释 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暴露在山沟的尸体。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

95樵苏失爨 [ qiáo sū shī cuàn ]

解释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出处 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96樵苏不爨 [ qiáo sū bù cuàn ]

解释 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出处 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97身无长处 [ shēn wú cháng chù ]

解释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98三旬九食 [ sān xún jiǔ shí ]

解释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出处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99不改其乐 [ bù gǎi qí lè ]

解释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