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来回走动的成语

形容来回走动的成语


1徘徊不定 [ pái huái bù dìng ]

解释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游,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2后来居上 [ hòu lái jū shàng ]

解释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3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4大摇大摆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5不怀好意 [ bù huái hào yì ]

解释 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6来日方长 [ lái rì fāng cháng ]

解释 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

出处 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7来者不拒 [ lái zhě bù jù ]

解释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8来路不明 [ lái lù bù míng ]

解释 来历未验明。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9来龙去脉 [ lái lóng qù mài ]

解释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出处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10来之不易 [ lái zhī bù yì ]

解释 易:轻易、容易。形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

出处 明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12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3姗姗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释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14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15周而复始 [ zhōu ér fù shǐ ]

解释 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指循环往复。周:环绕一圈;复:又、再。

出处 《文子 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16高视阔步 [ gāo shì kuò bù ]

解释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出处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17休养生息 [ xiū yǎng shēng xī ]

解释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生息:人口繁殖。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18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解释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19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20步履维艰 [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释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出处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21前因后果 [ qián yīn hòu guǒ ]

解释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出处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22来势汹汹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23步履如飞 [ bù lǚ rú fēi ]

解释 形容行进很快。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24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25东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释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出处 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26来处不易 [ lái chù bù yì ]

解释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出处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7来者不善 [ lái zhě bù shàn ]

解释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出处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28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29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30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释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31后起之秀 [ hòu qǐ zhī xiù ]

解释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32翻来覆去 [ fān lái fù qù ]

解释 翻:翻转;覆:转回。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33来去匆匆 [ lái qù cōng cōng ]

解释 形容来和去迅速

出处 王朔《许爷》:“也许他们在那条街就曾见过面,但来去匆匆,或淡然一瞥或偶一回眸。”

34来者勿拒 [ lái zhě wù jù ]

解释 见“来者不拒”。

出处 《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35来情去意 [ lái qíng qù yì ]

解释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36东奔西跑 [ dōng bēn xī pǎo ]

解释 指到处奔波。

出处 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37来历不明 [ lái lì bù míng ]

解释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38来踪去迹 [ lái zōng qù jì ]

解释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39来因去果 [ lái yīn qù guǒ ]

解释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

出处 谢觉哉《不惑集 领会》:“领会是‘心领神会’,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

40来去无踪 [ lái qù wú zōng ]

解释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41来回来去 [ lái huí lái qù ]

解释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42来来去去 [ lái lái qù qù ]

解释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貂蝉满座,真是: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43来来往往 [ lái lái wǎng wǎng ]

解释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44来者居上 [ lái zhě jū shàng ]

解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处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45徘徊歧路 [ pái huí qí lù ]

解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出处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46步履安详 [ bù lǚ ān xiáng ]

解释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出处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47来去分明 [ lái qù fēn míng ]

解释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48来迎去送 [ lái yíng qù sòng ]

解释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49来踪去路 [ lái zōng qù lù ]

解释 见“来踪去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把我的来踪去路,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给我说这么一篇。”

50来鸿去燕 [ lái hóng qù yàn ]

解释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出处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51飞禽走兽 [ fēi qín zǒu shòu ]

解释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出处 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52来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解释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踟蹰不前 [ chí chú bù qián ]

解释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54来好息师 [ lái hǎo xī shī ]

解释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55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解释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56来轸方遒 [ lái zhěn fāng qiú ]

解释 轸:古代车后的横木;方:正;遒:有力。相继而来的车子正有力地行进。比喻人事的相继不断。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左雄等传论》:“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

57来日大难 [ lái rì dà nàn ]

解释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58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解释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处 《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