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适合的成语

形容适合的成语


1庞然大物 [ páng rán dà wù ]

解释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3后来居上 [ hòu lái jū shàng ]

解释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4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解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5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6名副其实 [ míng fù qí shí ]

解释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7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8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9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10不合时宜 [ bù hé shí yí ]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11百尺竿头 [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12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13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14适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释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15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解释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16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7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释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18无穷无尽 [ wú qióng wú jìn ]

解释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处 宋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19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20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解释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21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22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释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23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4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释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25品学兼优 [ pǐn xué jiān yōu ]

解释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26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7通情达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释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28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29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30郎才女貌 [ láng cái nǚ mào ]

解释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出处 元 乔梦符《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31才貌双全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

解释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32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3学富才高 [ xué fù cái gāo ]

解释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34天造地设 [ tiān zào dì shè ]

解释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出处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35珠联璧合 [ zhū lián bì hé ]

解释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36适逢其会 [ shì féng qí huì ]

解释 会:时机。恰巧遇到那个时机。

出处 唐 薛用弱《集异记 李子牟》:“子牟客游荆门,适逢其会。”

37才华盖世 [ cái huá gài shì ]

解释 盖:覆盖。才能很高;远远超出当代的人。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38博闻强记 [ bó wén qiáng jì ]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39才德兼备 [ cái dé jiān bèi ]

解释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出处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40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41才气过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释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42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43漫无边际 [ màn wú biān jì ]

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44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45千载一时 [ qiān zǎi yī shí ]

解释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桓帝纪下》:“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

46金童玉女 [ jīn tóng yù nǚ ]

解释 传说中服侍仙人;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泛指稚气无邪的男、女孩童。

出处 唐 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

47才气无双 [ cái qì wú shuāng ]

解释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48适逢其时 [ shì féng qí shí ]

解释 见“适逢其会”。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其时,岂得骤赦归国!”

49天生一对 [ tiān shēng yī duì ]

解释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50才夸八斗 [ cái kuā bā dǒu ]

解释 夸耀才华出众。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51安常处顺 [ ān cháng chǔ shùn ]

解释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52严丝合缝 [ yán sī hé fèng ]

解释 指缝隙严密闭合。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53才识过人 [ cái shí guò rén ]

解释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 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54旷世奇才 [ kuàng shì qí cái ]

解释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出处 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55才兼文武 [ cái jiān wén wǔ ]

解释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56遮天蔽日 [ zhē tiān bì rì ]

解释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

57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58天涯地角 [ tiān yá dì jiǎo ]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59称体裁衣 [ chèn tǐ cái yī ]

解释 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 明·杨基《初春诗》:“踏青鞋袜平头制,试暖以上称体裁。”

60盖地而来 [ gài dì ér lái ]

解释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61遮天盖日 [ zhē tiān gài rì ]

解释 同“遮天蔽日”。

出处 浩然《石山柏》:“眼看要走进另一道川,忽然间被一座遮天盖日的大山挡住了。”

62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63出门合辙 [ chū mén hé zhé ]

解释 按同一规格,闭门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明何景明《述归赋》:“至其矩法则闭户造车,出门合辙,不烦登途比试矣。”因以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

出处 《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

64才貌兼全 [ cái mào jiān quán ]

解释 既有才学,容貌又美。同“才貌双全”。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

65才高识远 [ cái gāo shí yuǎn ]

解释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66才貌俱全 [ cái mào jù quán ]

解释 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67才貌双绝 [ cái mào shuāng jué ]

解释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出处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68安安合适 [ ān ān hé shì ]

解释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69遮空蔽日 [ zhē kōng bì rì ]

解释 同“遮天蔽日”。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九回:“军行腾起地中尘,遮空蔽日;马走踏翻拦路草,偃土摇风。”

70才高七步 [ cái gāo qī bù ]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1遮天映日 [ zhē tiān yìng rì ]

解释 同“遮天蔽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回:“高继能把蜈蜂袋一抖,好蜈蜂!遮天映日,若骤雨飞蝗。”

72不入时宜 [ bù rù shí yí ]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出处 宋 费衮《梁溪漫志 侍儿对东坡语》:“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73安常履顺 [ ān cháng lǚ shùn ]

解释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

出处 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74可丁可卯 [ kě dīng kě mǎo ]

解释 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

75遮天压地 [ zhē tiān yā dì ]

解释 形容数量多。形容来势凶猛,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76希世之才 [ xī shì zhī cái ]

解释 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出处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悬之厄,须杖希世之才。”

77才华超众 [ cái huá chāo zhòng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78栋梁之才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释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79才貌两全 [ cái mào liǎng quán ]

解释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80隐天蔽日 [ yǐn tiān bì rì ]

解释 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81敏而好学 [ mǐn ér hǎo xué ]

解释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2称体载衣 [ chèn tǐ cái yī ]

解释 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83知行合一 [ zhī xíng hé yī ]

解释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84才大如海 [ cái dà rú hǎi ]

解释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85称家有无 [ chèn jiā yǒu wú ]

解释 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无)。’”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