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淳朴的成语

形容淳朴的成语


1天真烂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释 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出处 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2赤子之心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人心不古 [ rén xīn bù gǔ ]

解释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出处 明 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

5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6温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7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8本本分分 [ běn běn fèn fèn ]

解释 守本分,不越轨。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又嘱咐了女儿一番。”

9璞玉浑金 [ pú yù hún jīn ]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10菩萨低眉 [ pú sà dī méi ]

解释 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11还淳返朴 [ huán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12沉厚寡言 [ chén hòu guǎ yán ]

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13抱瓮灌园 [ bào wèng guàn yuán ]

解释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14还淳反朴 [ hái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15彬彬文质 [ bīn bīn wén zhì ]

解释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16还朴反古 [ hái pǔ fǎn gǔ ]

解释 见“还淳反古”。

出处 《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17比屋可封 [ bǐ wū kě fēng ]

解释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出处 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18浇淳散朴 [ jiāo chún sàn pǔ ]

解释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出处 《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9浑金白玉 [ hún jīn bái yù ]

解释 见“浑金璞玉”。

出处 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

20反朴还淳 [ fǎn pǔ hái chún ]

解释 复归于朴实、淳正。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21手滑心慈 [ shǒu huá xīn cí ]

解释 慈:慈祥。手头慷慨,心地慈祥。指乐于助人。

出处 清·袁枚《与林远峰书》:“鱼门当日,并不在酒场歌席妄费一钱,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22淑人君子 [ shū rén jūn zǐ ]

解释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 《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23还淳反素 [ hái chún fǎn sù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24还醇返朴 [ hái chún fǎn pǔ ]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胡朴安《序》:“玄宗雅尚儒术,崇实黜华,群臣亦厌虚浮,还醇返朴。”

25浇醇散朴 [ jiāo chún sàn pǔ ]

解释 见“浇淳散朴”。

出处 《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26反正还淳 [ fǎn zhèng hái chún ]

解释 见“反朴还淳”。

出处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27不识不知 [ bù shí bù zhī ]

解释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28木讷寡言 [ mù nè guǎ yán ]

解释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出处 《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29心醇气和 [ xīn chún qì hé ]

解释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出处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30一秉虔诚 [ yī bǐng qián chéng ]

解释 谓诚心诚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31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32爱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33假仁假义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34返朴还淳 [ fǎn pǔ huán chún ]

解释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出处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返朴还淳。”

35烂漫天真 [ làn màn tiān zhēn ]

解释 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36欺善怕恶 [ qī shàn pà è ]

解释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出处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37乐于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38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解释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39善眉善眼 [ shàn méi shàn yǎn ]

解释 形容容貌善良。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40疾恶好善 [ jí è hào shàn ]

解释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出处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41浑金璞玉 [ hún jīn pú yù ]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 梁元帝《为东宫荐石门侯启》:“点漆凝脂,事逾卫玠;浑金璞玉,才匹山涛。”

42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43沉重少言 [ chén zhòng shǎo yán ]

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处 《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44沉重寡言 [ chén zhòng guǎ yán ]

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45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46天良发现 [ tiān liáng fā xiàn ]

解释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47文质斌斌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见“文质彬彬”。

出处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48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49温良俭让 [ wēn liáng jiǎn ràng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0质朴无华 [ zhì pǔ wú huá ]

解释 质朴:朴实;华:华丽,华而不实。朴实而毫不虚夸。

出处 林语堂《萧伯纳一席谈》:“然而一见其为人,又是质朴无华的文人本色。”

51笑面老虎 [ xiào miàn lǎo hǔ ]

解释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出处 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52还淳反古 [ hái chún fǎn gǔ ]

解释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出处 《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反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53扶善惩恶 [ fú shàn chéng è ]

解释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

出处 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54进善惩奸 [ jìn shàn chéng jiān ]

解释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出处 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55天真烂缦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释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单纯、纯真自然、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出处 茅盾《虹》:“她那种抢先说话的脾气、顽皮的举动,处处都露出天真烂缦。”

56见善若惊 [ jiàn shàn ruò jīng ]

解释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57雕心雁爪 [ diāo xīn yàn zhǎo ]

解释 比喻心狠手辣。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58进善惩恶 [ jìn shàn chéng è ]

解释 见“进善惩奸”。

出处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59存心养性 [ cún xīn yǎng xìng ]

解释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60敦风厉俗 [ dūn fēng lì sú ]

解释 使民风纯朴敦厚。

出处 《魏书 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61淑质英才 [ shū zhì yīng cái ]

解释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62兰质熏心 [ lán zhì xūn xīn ]

解释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出处 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熏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63欺良压善 [ qī liáng yā shàn ]

解释 欺:欺负。欺压善良的人。

出处 元·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64假人假义 [ jiǎ rén jiǎ yì ]

解释 伪装仁慈善良。

65一片至诚 [ yī piàn zhì chéng ]

解释 至诚:极端的诚心。一片极端的诚心。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66徙善远罪 [ xǐ shàn yuǎn zuì ]

解释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67朴讷诚笃 [ pǔ nè chéng dǔ ]

解释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出处 《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68兰质薰心 [ lán zhì xūn xīn ]

解释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出处 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薰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69采善贬恶 [ cǎi shàn biǎn è ]

解释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70慈眉善眼 [ cí méi shàn yǎn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

出处 沈从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还有戴小圆帽的中国尼姑,脸冻得红红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篮子和小罐子,出卖庵堂中的产品,蜂蜜和鸡蛋,酸辣子与豆腐乳。”

71捐华务实 [ juān huá wù shí ]

解释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出处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72元元之民 [ yuán yuán zhī mín ]

解释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