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古代清官的成语

形容古代清官的成语


1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2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释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4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5冲锋陷阵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解释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6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7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释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出处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8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9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10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1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12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13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4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5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16勇冠三军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17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18大义灭亲 [ dà yì miè qīn ]

解释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19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20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21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22奋勇当先 [ fèn yǒng dāng xiān ]

解释 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23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24慷慨就义 [ kāng kǎi jiù yì ]

解释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25大智大勇 [ dà zhì dà yǒng ]

解释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出处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26仰不愧天 [ yǎng bú kuì tiān ]

解释 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7一清如水 [ yī qīng rú shuǐ ]

解释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28万夫不当 [ wàn fū bù dāng ]

解释 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

29正气凛然 [ zhèng qì lǐn rán ]

解释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30威震天下 [ wēi zhèn tiān xià ]

解释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31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解释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32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33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释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34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35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36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37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解释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出处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38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释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出处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39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40气宇轩昂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释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41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42面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释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43挺身而出 [ tǐng shēn ér chū ]

解释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出处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44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45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46毅然决然 [ yì rán jué rán ]

解释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形容意志坚强果断。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47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解释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出处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48镇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释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出处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49豁达大度 [ huò dá dà dù ]

解释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50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51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2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53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4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释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出处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55童叟无欺 [ tóng sǒu wú qī ]

解释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56骁勇善战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解释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出处 《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57高风峻节 [ gāo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58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59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60深明大义 [ shēn míng dà yì ]

解释 谓识大体,顾大局。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61涓滴归公 [ juān dī guī gōng ]

解释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62气冲牛斗 [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释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出处 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63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解释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64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65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66英姿焕发 [ yīng zī huàn fā ]

解释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67高节清风 [ gāo jié qīng fēng ]

解释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68气冲霄汉 [ qì chōng xiāo hàn ]

解释 气:指精神;勇气;霄汉:指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

出处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69砥砺清节 [ dǐ lì qīng jié ]

解释 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70国而忘家 [ guó ér wàng jiā ]

解释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71龙骧虎步 [ lóng xiāng hǔ bù ]

解释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72贫贱不移 [ pín jiàn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