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马奔跑样子的成语

形容马奔跑样子的成语


1快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释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2万马奔腾 [ wàn mǎ bēn téng ]

解释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3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释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4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5跃马扬鞭 [ yuè mǎ yáng biān ]

解释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6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马首是瞻 [ mǎ shǒu shì zhān ]

解释 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8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9天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释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出处 明 刘子钟《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10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释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1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释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12白驹过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释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13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4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5金戈铁马 [ jīn gē tiě mǎ ]

解释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出处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16驷马难追 [ sì mǎ nán zhuī ]

解释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出处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17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18日行千里 [ rì xíng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出处 《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19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20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1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22老马识途 [ lǎo mǎ shí tú ]

解释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3一日千里 [ yí rì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24信马由缰 [ xìn mǎ yóu jiāng ]

解释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25龙马精神 [ lóng mǎ jīng shén ]

解释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出处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26风旋电掣 [ fēng xuán diàn chè ]

解释 掣:闪过;旋:奔跑。你风一样飞驰而过,像闪电一样一角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出处 《六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扫除妖魅。”

27驽马十驾 [ nú mǎ shí jià ]

解释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8腐索奔马 [ fǔ suǒ bēn mǎ ]

解释 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29贯穿驰骋 [ guàn chuān chí chěng ]

解释 贯穿:通达,贯通;驰骋:比喻涉猎。指对有关联的事物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思考。

出处 宋·曾巩《与孙司封书》:“宗旦喜学《易》,所为注,有可采者,家不能有书,而人或质问以《易》,则贯穿驰骋至数十家,皆能言其意。”

30蹄间三寻 [ tí jìàn sān xún ]

解释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出处 《战国策 韩策一》:“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

31逐日追风 [ zhú rì zhuī fēng ]

解释 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出处 《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32逸尘断鞅 [ yì chén duàn yāng ]

解释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

出处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33灭景追风 [ miè jǐng zhuī fēng ]

解释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

出处 《说郛》卷六四引唐·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忌必随其余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