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

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


1精明强干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

解释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2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3精明能干 [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4见精识精 [ jiàn jīng shí jīng ]

解释 同“见经识经”。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却被院中婆娘见精识精,看破了八九分。”

5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6出将入相 [ chū jiàng rù xiàng ]

解释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出处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7先见之明 [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解释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8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9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解释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10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11料事如神 [ liào shì rú shén ]

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出处 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12秀外慧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解释 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出处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13心灵手巧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解释 心和手都非常灵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14聪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解释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1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6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释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动作都很快。形容动作机灵;眼光敏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17胜任愉快 [ shèng rèn yú kuài ]

解释 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炎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18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19聪明一世 [ cōng míng yī shì ]

解释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20别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解释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21牛刀小试 [ niú dāo xiǎo shì ]

解释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出处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22能者多劳 [ néng zhě duō láo ]

解释 能干的人多干事;多受劳累。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3百伶百俐 [ bǎi líng bǎi lì ]

解释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24妒能害贤 [ dù néng hài xián ]

解释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25福慧双修 [ fú huì shuāng xiū ]

解释 指既有福,又聪明。

出处 唐 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菩萨为行,福慧双修,智人得果,不忘其本。”

26绝顶聪明 [ jué dǐng cōng míng ]

解释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27百巧成穷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

解释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出处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28聪明智慧 [ cōng míng zhì huì ]

解释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29聪明绝世 [ cōng míng jué shì ]

解释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出处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30伶俐乖巧 [ líng lì guāi qiǎo ]

解释 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却说蒋兴歌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

31韬光晦迹 [ tāo guāng huì jì ]

解释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32囊里盛锥 [ náng lǐ shèng zhuī ]

解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3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34敬谢不敏 [ jìng xiè bù mǐn ]

解释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35晦迹韬光 [ huì jì tāo guāng ]

解释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 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36见经识经 [ jiàn jīng shí jīng ]

解释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37谨谢不敏 [ jǐn xiè bù mǐn ]

解释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出处 夏衍《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

38负材矜地 [ fù cái jīn dì ]

解释 见“负地矜才”。

出处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39目达耳通 [ mù dá ěr tōng ]

解释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40韬光敛迹 [ tāo guāng liǎn jì ]

解释 同“韬光晦迹”。

出处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41颖悟绝人 [ yǐng wù jué rén ]

解释 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出处 明 宋濂《元史 铁木兒塔识传论》铁木兒塔识,字九龄,国王脱脱之子。资禀宏伟,补国子学诸生,读书颖悟绝人。

42七窍玲珑 [ qī qiào líng lóng ]

解释 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出处 老舍《赵子曰》:“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

43养晦韬光 [ yǎng huì tāo guāng ]

解释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44好行小慧 [ hǎo xíng xiǎo huì ]

解释 爱耍小聪明。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慧,一本作“惠”。

45聪明正直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46点头会意 [ diǎn tóu huì yì ]

解释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出处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47绝圣弃智 [ jué shèng qì zhì ]

解释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 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48百巧千穷 [ bǎi qiǎo qiān qióng ]

解释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出处 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49韬光隐迹 [ tāo guāng yǐn jì ]

解释 同“韬光晦迹”。

出处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50韬光隐晦 [ tāo guāng yǐn huì ]

解释 同“韬光养晦”。

出处 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51韬光用晦 [ tāo guāng yòng huì ]

解释 同“韬光养晦”。

出处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52兰质蕙心 [ lán zhì huì xīn ]

解释 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 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53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54抓乖弄俏 [ zhuā guāi nòng qiào ]

解释 耍聪明,卖弄乖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抓乖弄俏之处,且进去!且进去!’”

55巧捷万端 [ qiǎo jié wàn duān ]

解释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56敏而好学 [ mǐn ér hǎo xué ]

解释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7奇才异能 [ qí cái yì néng ]

解释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58材优干济 [ cái yōu gàn jǐ ]

解释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出处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59一时伯仲 [ yī shí bó zhòng ]

解释 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出处 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60辨日炎凉 [ biàn rì yán liáng ]

解释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出处 《列子 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61一介之才 [ yī jiè zhī cái ]

解释 微小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62上根大器 [ shàng gēn dà qì ]

解释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63慧心妙舌 [ huì xīn miào shé ]

解释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64出口入耳 [ chū kǒu rù ěr ]

解释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65四清六活 [ sì qīng liù huó ]

解释 形容机灵干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这几个都是惯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却怎的也不晓事。”

66慧心巧思 [ huì xīn qiǎo sī ]

解释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