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青蛙的成语

形容青蛙的成语


1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井蛙之见 [ jǐng wā zhī jiàn ]

解释 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

出处 《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4管窥蛙见 [ guǎn kuī wā jiàn ]

解释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所见者小;蛙见:井蛙之见。比喻见识狭隘,看问题短视。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只以管窥蛙见之识,谬语同心;虚表帜于词坛,以待将来作者。”

5沉灶生蛙 [ chén zào shēng wā ]

解释 见“沉灶产蛙”。

出处 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6蛙蟆胜负 [ wā má shèng fù ]

解释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出处 宋 刘克庄《水龙吟 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7坎井之蛙 [ kǎn jǐng zhī wā ]

解释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8蛙鸣鸱叫 [ wā míng chī jiào ]

解释 鸱:鸱鸟。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出处 韩愈《平淮西碑》清·储欣评:“段文昌以骈四俪六蛙鸣鸱叫之音,易钧天之奏,真不识人间有廉耻事。”

9蛙鸣蚓叫 [ wā míng yǐn jiào ]

解释 蚓:蚯蚓。青蛙鸣,蚯蚓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坊刻诗话后》:“小慧私智,不知大体,自安于蛙鸣蚓叫,君子亦无校也。”

10蛙鸣狗吠 [ wā míng gǒu fèi ]

解释 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

出处 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11沉灶产蛙 [ chén zào chǎn wā ]

解释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处 《国语·晋语九》:“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战国策·赵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马相食。”

12蝇声蛙躁 [ yíng shēng wā zào ]

解释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吟的诗文。

出处 清 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躁,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13蝇声蛙噪 [ yíng shēng wā zào ]

解释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呤的诗文。

出处 清·钱谦益《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14晋惠闻蛙 [ jìn huì wén wā ]

解释 比喻愚昧寡闻。

出处 语出《晋书 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15臼灶生蛙 [ jiù zào shēng wā ]

解释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处 《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16春蛙秋蝉 [ chūn wā qiū chán ]

解释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17蛙鸣蝉噪 [ wā míng chán zào ]

解释 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出处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18井蛙醯鸡 [ jǐng wā xī jī ]

解释 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出处 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泄哉!余闻乎蛙醯鸡哉之不若也。”

19云龙井蛙 [ yún lóng jǐng wā ]

解释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20两部鼓吹 [ liǎng bù gǔ chuī ]

解释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出处 《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21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22步步为营 [ bù bù wéi yíng ]

解释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23活蹦乱跳 [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解释 欢蹦乱跳。

出处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24无病呻吟 [ wú bìng shēn yín ]

解释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 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25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26宾至如归 [ bīn zhì rú guī ]

解释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27奇花异草 [ qí huā yì cǎo ]

解释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28听之任之 [ tīng zhī rèn zhī ]

解释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29合而为一 [ hé ér wéi yī ]

解释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

30人定胜天 [ rén dìng shèng tiān ]

解释 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 宋 刘过《龙川集 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31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释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32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3城狐社鼠 [ chéng hú shè shǔ ]

解释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出处 《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34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解释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出处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35怒气冲冲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释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36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37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释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出处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38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释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39脑满肠肥 [ nǎo mǎn cháng féi ]

解释 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肠子脂肪多;体胖。指由于生活舒适;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样子。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40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41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42盈千累万 [ yíng qiān lěi wàn ]

解释 形容数量非常多。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记 种植 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

43高人一等 [ gāo rén yī děng ]

解释 超过一般人。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

出处 明 归有光《与沈敬甫七首》:“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44归心如箭 [ guī xīn rú jiàn ]

解释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45手无寸铁 [ shǒu wú cùn tiě ]

解释 寸铁:指短小的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46小人得志 [ xiǎo rén dé zhì ]

解释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47叫苦不迭 [ jiào kǔ bù dié ]

解释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48安安静静 [ ān ān jìng jìng ]

解释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49不足介意 [ bù zú jiè yì ]

解释 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处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50薄暮冥冥 [ bó mù míng míng ]

解释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51人各有志 [ rén gè yǒu zhì ]

解释 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52驰名当世 [ chí míng dāng shì ]

解释 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皆辞章灿烂,驰名当世。”

53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54门无杂宾 [ mén wú zá bīn ]

解释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出处 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55足不出门 [ zú bù chū mén ]

解释 同“足不出户”。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56教导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释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57方外之人 [ fāng wài zhī rén ]

解释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58风言醋语 [ fēng yán cù yǔ ]

解释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59草莽英雄 [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

解释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60受制于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释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1冲昏头脑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解释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62进本退末 [ jìn běn tuì mò ]

解释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63里勾外连 [ lǐ gōu wài lián ]

解释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64弊衣疏食 [ bì yī shū shí ]

解释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 《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65等价连城 [ děng jià lián chéng ]

解释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66地丑德齐 [ dì chǒu dé qí ]

解释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67冥思苦想 [ míng sī kǔ xiǎng ]

解释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刘谊辉把烟头丢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

68齐驱并进 [ qí qū bìng jìn ]

解释 同“齐头并进”。

出处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69营私作弊 [ yíng sī zuò bì ]

解释 见“营私舞弊”。

出处 清·谭嗣同《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70谋听计行 [ móu tīng jì xíng ]

解释 犹言言听计从。

出处 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71连明连夜 [ lián míng lián yè ]

解释 犹言通宵达旦。

出处 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72之死靡二 [ zhī sǐ mí èr ]

解释 同“之死靡它”。

出处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73井底鸣蛙 [ jǐng dǐ míng wā ]

解释 犹井蛙。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74头昏脑闷 [ tóu hūn nǎo mèn ]

解释 犹言头昏脑胀。

出处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75力钧势敌 [ lì jūn shì dí ]

解释 同“力均势敌”。

出处 《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76一言千金 [ yī yán qiān jīn ]

解释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77不足与谋 [ bù zú yǔ móu ]

解释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78非常之谋 [ fēi cháng zhī móu ]

解释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出处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79战天斗地 [ zhàn tiān dòu dì ]

解释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80末学肤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释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81乱头粗服 [ luàn tóu cū fú ]

解释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出处 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82代马依风 [ dài mǎ yī fēng ]

解释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83语出月胁 [ yǔ chū yuè xié ]

解释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

出处 唐 皇甫湜《〈顾况集〉序》:“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84膏唇拭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释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85暴躁如雷 [ bào z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暴烈;躁:急躁。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86短兵接战 [ duǎn bīng jiē zhàn ]

解释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87道微德薄 [ dào wēi dé báo ]

解释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出处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88服低做小 [ fú dī zuò xiǎo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89鼠目麞头 [ shǔ mù yuǎn tóu ]

解释 见“鼠目麞头”。

90鱼龙变化 [ yú lóng biàn huà ]

解释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出处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91万世不易 [ wàn shì bù yì ]

解释 易:改变。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92世扰俗乱 [ shì rǎo sú luàn ]

解释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出处 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93雷嗔电怒 [ léi chēn diàn nù ]

解释 暴怒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94雄文大手 [ xióng wén dà shǒu ]

解释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95璧坐玑驰 [ bì zuò jī chí ]

解释 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96乐而不厌 [ lè ér bù yàn ]

解释 喜爱而不厌倦。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97铁板歌喉 [ tiě bǎn gē hóu ]

解释 形容豪迈的演唱。

出处 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98迭矩重规 [ dié jǔ chóng guī ]

解释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出处 《三国志 蜀书 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99井底虾蟆 [ jǐng dǐ xiā má ]

解释 即井蛙。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