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有大志的成语

形容心有大志的成语


1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志在四方 [ zhì zài sì fāng ]

解释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3雄心壮志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

解释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出处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4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解释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5豪情壮志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

解释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出处 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6鸿鹄之志 [ hóng hú zhī zhì ]

解释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长风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8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释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抱负不凡 [ bào fù bù fán ]

解释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出处 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10胸怀大志 [ xiōng huái dà zhì ]

解释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1凌云之志 [ lí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12心雄万夫 [ xīn xióng wàn fū ]

解释 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13志在四海 [ zhì zài sì hǎi ]

解释 犹志在四方。

出处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14风云之志 [ fē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出处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15凌霄之志 [ líng xiāo zhī zhì ]

解释 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 《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16步月登云 [ bù yuè dēng yún ]

解释 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17宏图大志 [ hóng tú dà zhì ]

解释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18四方之志 [ sì fāng zhī zhì ]

解释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19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20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1心中有数 [ xīn zhōng yǒu shù ]

解释 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22志大才疏 [ zhì dà cái shū ]

解释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23神气活现 [ shén qì huó xiàn ]

解释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出处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24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解释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5鹏程万里 [ péng chéng wàn lǐ ]

解释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6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27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28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9人穷志短 [ rén qióng zhì duǎn ]

解释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30成竹在胸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31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32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33斗志昂扬 [ dòu zhì áng yáng ]

解释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34胸无城府 [ xiōng wú chéng fǔ ]

解释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

出处 《宋史 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35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释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36中流击楫 [ zhōng liú jī jí ]

解释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7宽大为怀 [ kuān dà wéi huái ]

解释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出处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38心里有底 [ xīn lǐ yǒu dǐ ]

解释 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39志在千里 [ zhì zài qiān lǐ ]

解释 形容志向远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0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41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42各奔前程 [ gè bèn qián chéng ]

解释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寻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

出处 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43壮心不已 [ zhuàng xīn bù yǐ ]

解释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4壮志未酬 [ zhuàng zhì wèi chóu ]

解释 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

出处 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45大节不夺 [ dà jié bù duó ]

解释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6好恶不同 [ hǎo è bù tóng ]

解释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47志得意满 [ zhì dé yì mǎn ]

解释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出处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48急流勇进 [ jí liú yǒng jìn ]

解释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出处 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49胸中无数 [ xiōng zhōng wú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50胸中有数 [ xiōng zhōng yǒu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主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

51胸无大志 [ xiōng wú dà zhì ]

解释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52袒胸露臂 [ tǎn xiōng lù bì ]

解释 袒:裸露。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来。”

53顿足捶胸 [ dùn zú chuí xiōng ]

解释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54求田问舍 [ qiú tián wèn shě ]

解释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55不可限量 [ bù kě xiàn liàng ]

解释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56人各有志 [ rén gè yǒu zhì ]

解释 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57雄心勃勃 [ xióng xīn bó bó ]

解释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茅盾《子夜>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58全局在胸 [ quán jú zài xiōng ]

解释 对于全盘棋的走法心中有数。比喻对整个形势非常了解。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59宽怀大度 [ kuān huái dà dù ]

解释 胸怀宽阔,度量大。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他怎能不对主子的‘宽怀大度’感激涕零?”

60志存高远 [ zhì cún gāo yuǎn ]

解释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61各从其志 [ gè cóng qí zhì ]

解释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62威武雄壮 [ wēi wǔ xióng zhuàng ]

解释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63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64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65才疏志大 [ cái shū zhì dà ]

解释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66挺胸突肚 [ tǐng xiōng tū dù ]

解释 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

67捶胸顿脚 [ chuí xiōng dùn jiǎo ]

解释 见“捶胸跌脚”。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68放眼世界 [ fàng yǎn shì jiè ]

解释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69胸怀坦白 [ xiōng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70胸无宿物 [ xiōng wú sù wù ]

解释 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71未竟之志 [ wèi jìng zhī zhì ]

解释 没有完成的志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72义愤填胸 [ yì fèn tián xiōng ]

解释 指胸中充满义愤。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73千里之志 [ qiān lǐ zhī zhì ]

解释 远大的志向。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74志洁行芳 [ zhì jié xíng fāng ]

解释 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出处 《后汉书 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75怒气填胸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释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76意广才疏 [ yì guǎng cái shū ]

解释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出处 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77捶胸跌脚 [ chuí xiōng diē jiǎo ]

解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出处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78改操易节 [ gǎi cāo yì jié ]

解释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79改节易操 [ gǎi jié yì cāo ]

解释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80椎胸顿足 [ zhuī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出处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81槌胸蹋地 [ chuí xiōng tà dì ]

解释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出处 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82点胸洗眼 [ diǎn xiōng xǐ yǎn ]

解释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出处 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83胸中垒块 [ 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

解释 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84胸怀磊落 [ xiōng huái lěi luò ]

解释 心地光明正大。

85胸有甲兵 [ xiōng yǒu jiǎ bīng ]

解释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比喻胸怀韬略。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86道不相谋 [ dào bù xiāng móu ]

解释 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87顿脚捶胸 [ dùn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释 同“顿足搥胸”。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打碎的碗》:“可是国王顿脚捶胸地骂道:‘没用的东西们,如果发现碗上有一道裂纹,就反你们每本个中绞死一个!’”

88驽马恋栈 [ nú mǎ liàn zhàn ]

解释 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出处 《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89贡禹弹冠 [ gòng yǔ tán guān ]

解释 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90志大才短 [ zhì dà cái duǎn ]

解释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91抚胸呼天 [ fǔ xiōng hū tiān ]

解释 抚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声叫天。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出处 宋·陈亮《祭章孟容文》:“今昔见君,累然在疚,抚胸呼天,天不我覆。”

92直吐胸怀 [ zhí tǔ xiōng huái ]

解释 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处 明·杨循吉《朱先生诗序》:“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惟求能直吐胸怀,实叙景象,读之可以喻。”

93了然于胸 [ liǎo rán yú xiōng ]

解释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94大谋不谋 [ dà móu bù móu ]

解释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出处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95德輶如毛 [ dé yóu rú máo ]

解释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96德輶如羽 [ dé yóu rú yǔ ]

解释 见“德輶如毛”。

出处 晋·张华《励志诗》:“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97志美行厉 [ zhì měi xíng lì ]

解释 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98褚小怀大 [ zhǔ xiǎo huái dà ]

解释 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99问舍求田 [ wèn shě qiú tián ]

解释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