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公益慈善的成语

形容公益慈善的成语


1与人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释 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4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5博施济众 [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6急公好义 [ jí gōng hào yì ]

解释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7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8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9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10乐于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11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12仁人志士 [ rén rén zhì shì ]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13修桥补路 [ xiū qiáo bǔ lù ]

解释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14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15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16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17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8语重心长 [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解释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出处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19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20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解释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21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释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处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22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23大慈大悲 [ dà cí dà bēi ]

解释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出处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24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25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26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解释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7古道热肠 [ gǔ dào rè cháng ]

解释 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 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28普渡众生 [ pǔ dù zhòng shēng ]

解释 众生:指人类和各种动物。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本是佛家语;后指救济大众。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29体贴入微 [ tǐ tiē rù wēi ]

解释 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30一臂之力 [ yī bì zhī lì ]

解释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31关怀备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释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32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 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33轻财好施 [ qīng cái hǎo shī ]

解释 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34先公后私 [ xiān gōng hòu sī ]

解释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35好善乐施 [ hào shàn lè shī ]

解释 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36疏财仗义 [ shū cái zhàng yì ]

解释 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人,扶危济困。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37济困扶危 [ jì kùn fú wēi ]

解释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38果然如此 [ guǒ rán rú cǐ ]

解释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出处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39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解释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40慈悲为怀 [ cí bēi wéi huái ]

解释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慈悲为怀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罗宅。”

41安老怀少 [ ān lǎo huái shào ]

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42忧公忘私 [ yōu gōng wàng sī ]

解释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43敬老怜贫 [ jìng lǎo lián pín ]

解释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出处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44济弱扶倾 [ jì ruò fú qīng ]

解释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 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45一切众生 [ yī qiè zhòng shēng ]

解释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 《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46救困扶危 [ jiù kùn fú wēi ]

解释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47普度众生 [ pǔ dù zhòng shēng ]

解释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48普济众生 [ pǔ jì zhòng shēng ]

解释 同“普度众生”。

出处 唐·法琳《辨正论》:“妻曰:‘我本佛家女,为我做佛事。’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镜,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49扶困济危 [ fú kùn jì wēi ]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50善门难开 [ shàn mén nán kāi ]

解释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51扶危救困 [ fú wēi jiù kùn ]

解释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52济世救人 [ jì shì jiù rén ]

解释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53济苦怜贫 [ jì kǔ lián pín ]

解释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出处 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54关心民瘼 [ guān xīn mín mò ]

解释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55视民如伤 [ shì mín rú shāng ]

解释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56普济群生 [ pǔ jì qún shēng ]

解释 同“普度众生”。

出处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57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解释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58施恩布德 [ shī ēn bù dé ]

解释 施:给予;布:布施。给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5卷:“夫学道者,第一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危难,度人苦厄,轻财重道,施恩布德,最为上善。”

59随方就圆 [ suí fāng jiù yuán ]

解释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

60施仁布德 [ shī rén bù dé ]

解释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则俺这家豪富祖先积,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搏一个孝子和贤妻。”

61择善而行 [ zé shàn ér xíng ]

解释 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出处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62扶危济急 [ fú wēi jì jí ]

解释 犹扶危济困。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63拯溺扶危 [ zhěng nì fú wēi ]

解释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出处 《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64诸恶莫作 [ zhū è mò zuò ]

解释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出处 《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65弃公营私 [ qì gōng yíng sī ]

解释 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出处 《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66济寒赈贫 [ jì hán zhèn pín ]

解释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67扶倾济弱 [ fú qīng jì ruò ]

解释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68积善余庆 [ jī shàn yú qìng ]

解释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出处 《周易 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9周急继乏 [ zhōu jí jì fá ]

解释 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君子周贫不继富。”

70矜贫救厄 [ jīn pín jiù è ]

解释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71周急济贫 [ zhōu jí jì pín ]

解释 周:救济。救济有急难或贫穷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四折:“我怎敢便忘了你那周急济贫时。”

72云行雨施 [ yún xíng yǔ shī ]

解释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出处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73赈贫贷乏 [ zhèn pín dài fá ]

解释 救济穷人。

出处 《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74为善最乐 [ wéi shàn zuì lè ]

解释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75作善降祥 [ zuò shàn jiàng xiáng ]

解释 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出处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76宅心仁厚 [ zhái xīn rén hòu ]

解释 指人忠心而厚道。

77轻才好施 [ qīng cái hào shī ]

解释 〖释义〗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78乐善好义 [ lè shàn hǎo yì ]

解释 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出处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79积善成德 [ jī shàn chéng dé ]

解释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0救灾恤患 [ jiù zāi xù huàn ]

解释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出处 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81拯危扶溺 [ zhěng wēi fú nì ]

解释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82拯危济困 [ zhěng wēi jì kùn ]

解释 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83急公好施 [ jí gōng hǎo shī ]

解释 谓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出处 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84仗义行仁 [ zhàng yì xíng rén ]

解释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85惜孤念寡 [ xī gū niàn guǎ ]

解释 惜:爱惜。爱怜孤寡。

出处 元·张廷玉《看钱奴》第一折:“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舍的,则是圣贤可怜见我。”

86振穷恤寡 [ zhèn qióng xù guǎ ]

解释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出处 《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87振穷恤贫 [ zhèn qióng xù pín ]

解释 救济贫穷的人。

出处 《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88振贫济乏 [ zhèn pín jì fá ]

解释 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出处 晋·鲁褒《钱神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无;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