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逃避的成语

形容人逃避的成语


1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释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出处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2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解释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3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解释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4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5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6东躲西藏 [ dōng duǒ xī cáng ]

解释 指到处躲避藏匿。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7东闪西躲 [ dōng shǎn xī duǒ ]

解释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8东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解释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9高飞远集 [ gāo fēi yuǎn jí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10高飞远遁 [ gāo fēi yuǎn dùn ]

解释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11遁俗无闷 [ dùn sú wú mèn ]

解释 见“遁世无闷”。

出处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12避世金马 [ bì shì jīn mǎ ]

解释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13躲灾避难 [ duǒ zāi bì nàn ]

解释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14临难不避 [ lín nán bù bì ]

解释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15不辟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 《汉书 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16一雷二闪 [ yī léi èr shǎn ]

解释 形容躲避迅速。

17禽奔兽遁 [ qín bēn shòu dùn ]

解释 遁:逃跑。鸟兽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出处 宋·苏洵《审势》:“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扰。”

18避迹藏时 [ bì jì cáng shí ]

解释 指逃避时世。

出处 唐 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19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20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21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22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23远走高飞 [ yuǎn zǒu gāo fēi ]

解释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4避重就轻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解释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出处 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25溜之大吉 [ liū zhī dà jí ]

解释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26知足常乐 [ zhī zú cháng lè ]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7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释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8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29与世无争 [ yǔ shì wú zhēng ]

解释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30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31抱头鼠窜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释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32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33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4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35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解释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6疯疯癫癫 [ fēng fēng diān diān ]

解释 精神失常的样子。形容人言语行动轻狂或超出常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37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38丢盔卸甲 [ diū kuī xiè jiǎ ]

解释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 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39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40望风而逃 [ wàng fēng ér táo ]

解释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41紧要关头 [ jǐn yào guān tóu ]

解释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42乐天知命 [ lè tiān zhī mìng ]

解释 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43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44大败而逃 [ dà bài ér táo ]

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45功成身退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解释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46乐天安命 [ lè tiān ān mìng ]

解释 见“乐天知命”

出处 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

47仓皇无措 [ cāng huáng wú cuò ]

解释 见“仓皇失措”。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48闻风而逃 [ wén fēng ér táo ]

解释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49高飞远走 [ gāo fēi yuǎn zǒu ]

解释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 """《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50罪责难逃 [ zuì zé nán táo ]

解释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

出处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51逃灾躲难 [ táo zāi duǒ nàn ]

解释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52逃灾避难 [ táo zāi bì nàn ]

解释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

53遁入空门 [ dùn rù kōng mén ]

解释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54浑俗和光 [ hún sú hé guāng ]

解释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55和光同尘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释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56大杖则走 [ dà zhàng zé zǒu ]

解释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57与世偃仰 [ yǔ shì yǎn yǎng ]

解释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出处 《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58仓皇出逃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解释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 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59与物无竞 [ yǔ wù wú jìng ]

解释 谓与世人无所争竞。

出处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60与世浮沉 [ yǔ shì fú chén ]

解释 见“与世沉浮”。

出处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61遁世无闷 [ dùn shì wú mèn ]

解释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62守道安贫 [ shǒu dào ān pín ]

解释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人传赞》:“守道安贫,坏远当仁。”

63罪不可逭 [ zuì bù kě huàn ]

解释 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64降志辱身 [ jiàng zhì rǔ shēn ]

解释 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65与世俯仰 [ yǔ shì fǔ yǎng ]

解释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处 《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66枪刀剑戟 [ qiāng dāo jiàn jǐ ]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67知命乐天 [ zhī mìng lè tiān ]

解释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68丢盔抛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解释 见“丢盔卸甲”。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69知足知止 [ zhī zú zhī zhǐ ]

解释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出处 《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70装痴做疯 [ zhuāng chī zuò fēng ]

解释 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以逃避或掩盖真相。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吾故意装痴做疯,教他不识咱真相。”

71守分安常 [ shǒu fēn ān cháng ]

解释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72逃避现实 [ táo bì xiàn shí ]

解释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73避世离俗 [ bì shì lí sú ]

解释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74释知遗形 [ shì shì yí xíng ]

解释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出处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75避世金门 [ bì shì jīn mén ]

解释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见“避世金马”。

76一瞑不视 [ yī míng bù shì ]

解释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77风清月朗 [ fēng qīng yuè lǎng ]

解释 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78混俗和光 [ hùn sú hé guāng ]

解释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出处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贫僧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人皆见而恶之。”

79遁逸无闷 [ dùn yì wú mèn ]

解释 见“遁世无闷”。

出处 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80凿坏而遁 [ záo huài ér dùn ]

解释 见“凿坏以遁”。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81指李推张 [ zhǐ lǐ tuī zhāng ]

解释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出处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82离世遁上 [ lí shì dùn shàng ]

解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83桃之夭夭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84寝丘之志 [ qǐn qiū zhī zhì ]

解释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出处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85远引深潜 [ yuǎn yǐn shēn qián ]

解释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

出处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86深藏远遁 [ shēn cáng yuǎn dùn ]

解释 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

出处 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87佯狂避世 [ yáng kuáng bì shì ]

解释 佯:假装。假装疯狂以回避世人。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鉴着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为遮饰地步。”

88行财买免 [ xíng cái mǎi miǎn ]

解释 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