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四处奔波的成语

形容四处奔波的成语


1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释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2栖风宿雨 [ qī fēng xiǔ yǔ ]

解释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出处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3暴衣露盖 [ bào yī lù gài ]

解释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4戴霜履冰 [ dài shuāng lǚ bīng ]

解释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5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6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7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8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9千辛万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解释 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10一帆风顺 [ yī fán fēng shùn ]

解释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出处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11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释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12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13马不停蹄 [ mǎ bù tíng tí ]

解释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14一贫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15长年累月 [ chá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释 长年:整年;年复一年;累月:一月又一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很久。

出处 高缨《云崖初暖》:“她连一眼也不看那长年累月死尸般坐在火塘边的阿侯蛤嫫。”

16日理万机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释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17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8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解释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出处 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19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解释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20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21餐风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释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22浪迹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解释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出处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23晨钟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释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 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24早出晚归 [ zǎo chū wǎn guī ]

解释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25晓行夜宿 [ xiǎo xíng yè sù ]

解释 天亮启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晓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夜宿无辞惮。”

26动荡不定 [ dòng dàng bù dìng ]

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27走南闯北 [ zǒu nán chuǎng běi ]

解释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28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29东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解释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出处 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30东跑西颠 [ dōng pǎo xī diān ]

解释 比喻到处奔走。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31趁波逐浪 [ chèn bō zhú làng ]

解释 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元 石德玉《紫云亭》第四折:“当日个为多情一曲《满庭芳》,曾贬得苏东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32风鬟雨鬓 [ fēng huán yǔ bìn ]

解释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33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34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35跋涉山川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36餐风咽露 [ cān fēng yàn lù ]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37鞍马劳倦 [ ān mǎ láo juàn ]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38夜住晓行 [ yè zhù xiǎo xíng ]

解释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已到临安府接官亭。”

39晓行夜住 [ xiǎo xíng yè zhù ]

解释 见“晓行夜宿”。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赵旭词毕,作别亲友,起程而行。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

40一饥两饱 [ yī jī liǎng bǎo ]

解释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41栉风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42饥餐渴饮 [ jī cān kě yǐn ]

解释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里来到衢州。”

43颠仆流离 [ diān pú liú lí ]

解释 同“颠沛流离”。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44案牍劳形 [ àn dú láo xíng ]

解释 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出处 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5马足车尘 [ mǎ zú chē chén ]

解释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出处 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46霜行草宿 [ shuāng xíng cǎo xiǔ ]

解释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出处 《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47怀黄握白 [ huái huáng wò bái ]

解释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48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49栉霜沐露 [ zhì shuāng mù lù ]

解释 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