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排斥的成语

形容排斥的成语


1明争暗斗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解释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2排斥异己 [ pái chì yì jǐ ]

解释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出处 《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3排除异己 [ pái chú yì jǐ ]

解释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4标同伐异 [ biāo tóng fá yì ]

解释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5获兔烹狗 [ huò tù pēng gǒu ]

解释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 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6暗中倾轧 [ àn zhōng qīng yà ]

解释 背地里互相排斥打击。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1回:“表面上卖个虚名,粉饰大局,其实暗中倾轧,入主出奴。”

7猫噬鹦鹉 [ māo shì yīng wǔ ]

解释 比喻排挤好人。

出处 宋·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8击排冒没 [ jī pái mào méi ]

解释 谓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

出处 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9冰炭不同器 [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

解释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10不顾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释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11结党营私 [ jié dǎng yíng sī ]

解释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12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释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13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14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15筚路蓝缕 [ bì lù lán lǚ ]

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6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7得鱼忘筌 [ dé yú wàng quán ]

解释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8引绳排根 [ yǐn shéng pái gēn ]

解释 指勾结起来排斥异己。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

19消除异己 [ xiāo chú yì jǐ ]

解释 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出处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20坐地自划 [ zuò dì zì huá ]

解释 就地不动,自定范围。比喻固执一端,排斥其它。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21有功之臣 [ yǒu gōng zhī chén ]

解释 指有功劳的人。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22引绳批根 [ yǐn shéng pī gēn ]

解释 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23朋党比周 [ péng dǎng bǐ zhōu ]

解释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24树同拔异 [ shù tóng bá yì ]

解释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出处 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25入主出奴 [ rù zhǔ chū nú ]

解释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出处 唐 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26一麾出守 [ yī huī chū shǒu ]

解释 麾:挥斥、排挤。原指阮咸受排挤,而出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出处 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 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