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膨胀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膨胀的成语


1出人头地 [ chū rén tóu dì ]

解释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2独步当时 [ dú bú dāng shí ]

解释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3非同寻常 [ fēi tóng xún cháng ]

解释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4独步天下 [ dú bù tiān xià ]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5独步一时 [ dú bù yī shí ]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形容当代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出处 《宣和画谱 郭熙》第11卷:“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6独步当世 [ dú bù dāng shì ]

解释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出处 宋 欧阳修《试笔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7尘外孤标 [ chén wài gū biāo ]

解释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出处 《旧唐书·杜审权传》:“冲碎孕灵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尘外孤标,闲云独步。”

8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10贪得无厌 [ tān dé wú yàn ]

解释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11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12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13得寸进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释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4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15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16数一数二 [ shǔ yī shǔ èr ]

解释 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17利令智昏 [ lì lìng zhì hūn ]

解释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18崭露头角 [ zhǎn lù tóu jiǎo ]

解释 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19贪心不足 [ tān xīn bù zú ]

解释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20垂涎三尺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解释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21欲壑难填 [ yù hè nán tián ]

解释 欲:欲望;壑:山沟;深谷。欲望好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指私欲太大;无法满足。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22利欲熏心 [ lì yù xūn xīn ]

解释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出处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23卓有成效 [ zhuō yǒu chéng xiào ]

解释 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出处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24野心勃勃 [ yě xīn bó bó ]

解释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25平铺直叙 [ píng pū zhí xù ]

解释 平:没有起伏;铺:铺陈;直:没有曲折;叙:叙述。形容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了当地叙述。也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出处 明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具品 狐裘》:“记孟尝君事,平铺直叙,祥略稍未得法。”

26金刚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释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27羊狠狼贪 [ yáng hěn láng tān ]

解释 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28馋涎欲滴 [ chán xián yù dī ]

解释 馋: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涎:口水;欲:将要。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也作“垂涎欲滴”。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29烘云托月 [ hōng yún tuō yuè ]

解释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30赤贫如洗 [ chì pín rú xǐ ]

解释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31家贫如洗 [ jiā pín rú xǐ ]

解释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32无耻之尤 [ wú chǐ zhī yóu ]

解释 尤:特别突出的。无耻之中最无耻的。

出处 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33寡二少双 [ guǎ èr shǎo shuāng ]

解释 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吾丘寿王传》:“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34傲慢无礼 [ ào màn wú lǐ ]

解释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35信誉卓著 [ xìn yù zhuó zhù ]

解释 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36不名一文 [ bù míng yī wén ]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37面面俱圆 [ miàn miàn jù yuán ]

解释 同“面面俱到”。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38清贫如洗 [ qīng pín rú xǐ ]

解释 指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示梦先生》:“清贫如洗,无以为殓,龚为经理其丧,复资助旅费。”

39面面皆到 [ miàn miàn jiē dào ]

解释 见“面面俱到”。

出处 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40平铺直序 [ píng pù zhí xù ]

解释 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

出处 清·钱谦益《读苏长公文》:“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41家道壁立 [ jiā dào bì lì ]

解释 家道:家庭经济状况;壁立:空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42唐突西施 [ táng tū xī shī ]

解释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出处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43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44自我表现 [ zì wǒ biǎo xiàn ]

解释 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出处 朱自清《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

45贪多务得 [ tān duō wù dé ]

解释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46贪欲无艺 [ tān yù wú yì ]

解释 谓贪财的欲望没有限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47傲慢少礼 [ ào màn shǎo lǐ ]

解释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48昆山片玉 [ kūn shān piàn yù ]

解释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49天下独步 [ tiān xià dú bù ]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50傲睨一世 [ ào nì yī shì ]

解释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 《宋史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51渲染烘托 [ xuàn rǎn hōng tuō ]

解释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52烘托渲染 [ hōng tuō xuàn rǎn ]

解释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53鹤行鸡群 [ hè xíng jī qún ]

解释 同“鹤立鸡群”。

出处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54面面周到 [ miàn miàn zhōu dào ]

解释 各方面都照顾到。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很一般化,重点不突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4回:“是甚么妙计?倘是面面周到的,破费一层,倒好商量。”

55面面圆到 [ miàn miàn yuán dào ]

解释 见“面面俱到”。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56鹤处鸡群 [ hè chǔ jī qún ]

解释 同“鹤立鸡群”。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57鼓睛暴眼 [ gǔ jīng bào yǎn ]

解释 眼睛突出的样子。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58显露头角 [ xiǎn lù tóu jiǎo ]

解释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59贪贿无艺 [ tān huì wú yì ]

解释 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60东食西宿 [ dōng shí xī sù ]

解释 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61甲冠天下 [ jiǎ guàn tiān xià ]

解释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62卓著成效 [ zhuó zhù chéng xiào ]

解释 卓著:突出。形容有突出的成绩或效果。

出处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章:“则知当时青苗法,实卓著成效,而民之涵濡其泽者既久,虽欲强没其美而有所不可得也。”

63一时无两 [ yī shí wú liǎng ]

解释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3回:“况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时无两,更兼与肃宗患难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无怪肃宗格外钟情。”

64卓荦超伦 [ zhuó luò chāo lún ]

解释 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出处 《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65卓立鸡群 [ zhuó lì jī qún ]

解释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66丰取刻与 [ fēng qǔ kè yǔ ]

解释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出处 荀况《荀子 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67走火入魔 [ zǒu huǒ rù mó ]

解释 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68贫困潦倒 [ pín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69烘云讬月 [ hōng yún zhì yuè ]

解释 见“烘云托月”。

70家贫亲老 [ jiā pín qīn lǎo ]

解释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71倜傥之才 [ tì tǎng zhī cái ]

解释 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

72犀颅玉颊 [ xī lú yù jiá ]

解释 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

出处 宋 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73鸿鶱凤立 [ hóng xiān fèng lì ]

解释 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出处 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鸿鶱凤立,不循常流。”

74卓越俊逸 [ zhuó yuè jùn yì ]

解释 卓越:优秀突出。指才华风度超出一般人。

出处 《晋书·严谭传》:“以八纮之广,兆庶之众,岂当无卓越俊逸之才乎?”

75枪打出头鸟 [ qiāng dǎ chū tóu niǎo ]

解释 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20章:“所以,武工队决定来个枪打‘出头鸟’,镇压了他。”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