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生活乱七八糟的成语

形容生活乱七八糟的成语


1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2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释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3横七竖八 [ héng qī shù bā ]

解释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4乌烟瘴气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释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5杯盘狼藉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释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6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7乱作一团 [ luàn zuò yī tuán ]

解释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出处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8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9一塌糊涂 [ yī tā hú tú ]

解释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10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释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出处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11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2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13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14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15良莠不齐 [ liáng yǒu bù qí ]

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16拨乱反正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解释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出处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17茫无头绪 [ máng wú tóu xù ]

解释 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没有边际;头绪: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形容一点头绪也没有;或事情摸不到边;不知从何而起。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这几天抚台正为这事茫无头绪,得了这个信,便传两司来商议。”

18颠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19鱼目混珠 [ yú mù hùn zhū ]

解释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出处 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20饥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释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21鱼龙混杂 [ yú lóng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出处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22心神不宁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释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23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24颠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25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26参差不齐 [ cēn cī bù qí ]

解释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27千头万绪 [ qiān tóu wàn xù ]

解释 形容事情头绪很多;复杂纷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人只是此仁义礼智四种心,如春夏秋冬,千头万绪,只是此四种心发出来。”

28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29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30粉饰太平 [ fěn shì tài píng ]

解释 粉饰:粉刷装饰;太平:社会平安兴旺。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

出处 宋 蔡絛《车铁围山丛谈》:“当是时,方粉饰太平,务复古礼制。”

31七零八落 [ qī líng bā luò ]

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32浑水摸鱼 [ hún shuǐ mō yú ]

解释 浑水:浑浊的水。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比喻乘混乱时机捞取好处。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

33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4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解释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35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36三教九流 [ sān jiào jiǔ liú ]

解释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出处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37牛鬼蛇神 [ niú guǐ shé shén ]

解释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 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38污七八糟 [ wū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十分杂乱。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39拉拉杂杂 [ lā lā zá zá ]

解释 杂乱无条理。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1回:“但耳朵边已拉拉杂杂爆得怪响,倒像放几千万炮章一般,头上火星乱打下来。”

40乌七八糟 [ wū qī bā zāo ]

解释 肮脏污秽;十分糟糕。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41鸡飞狗走 [ jī fēi gǒu zǒu ]

解释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42精神恍惚 [ jīng shén huǎng hū ]

解释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样子。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尔朱荣传》:“荣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43混淆黑白 [ hùn xiáo hēi bái ]

解释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44黑白混淆 [ hēi bái hùn xiáo ]

解释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45穷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解释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出处 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6手足失措 [ shǒu zú shī cuò ]

解释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出处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47七零八乱 [ qī líng bā luàn ]

解释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48兵慌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释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49七颠八倒 [ qī diān bā dǎo ]

解释 形容十分凌乱。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1卷:“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

50拨乱返正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解释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51乱七八遭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见“乱七八糟”。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52乱世英雄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 ]

解释 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53混造黑白 [ hùn zào hēi bái ]

解释 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54混水摸鱼 [ hún shuǐ mō yú ]

解释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55混水捞鱼 [ hùn shuǐ lāo yú ]

解释 见“混水摸鱼”。

出处 《中国歌谣资料·口吃中国饭》:“何应钦,骨头轻,混水捞鱼鬼门经,口吃中国饭,心向大‘皇军’。”

56龙蛇混杂 [ lóng shé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 《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57摸不着边 [ mō bù zháo biān ]

解释 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

出处 林予《雁飞塞北》第16章:“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团长讲给俺老头子听的、摸不着边的事情,这就是出现在老头子眼前的真情实景啊!”

58不知所言 [ bù zhī suǒ yán ]

解释 见“不知所云”。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9杯盘狼籍 [ bēi pán láng jí ]

解释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见“杯盘狼藉”。

60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解释 颠倒错乱。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61三六九等 [ sān liù jiǔ děng ]

解释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三六九等儿的了。”

62神智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释 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63红紫乱朱 [ hóng zǐ luàn zhū ]

解释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处 《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64翻江搅海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解释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65拨乱反治 [ bō luàn fǎn zhì ]

解释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66拨乱为治 [ bō luàn wéi zhì ]

解释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67趁哄打劫 [ chèn hōng dǎ jié ]

解释 犹言在混乱中劫掠。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

68头足倒置 [ tóu zú dào zhì ]

解释 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69嘎七马八 [ gā qī mǎ bā ]

解释 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70倒三颠四 [ dǎo sān diān sì ]

解释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71昏天暗地 [ hūn tiān àn dì ]

解释 见“昏天黑地”。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72黑地昏天 [ hēi dì hūn tiān ]

解释 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73七慌八乱 [ qī huāng bā luàn ]

解释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74朝行夕改 [ zhāo xíng xī gǎi ]

解释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75禁暴止乱 [ jìn bào zhǐ luàn ]

解释 禁:制止;暴:强暴;止:制止,平息;乱:混乱。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乱,非兵,未之闻也。”

76禁乱除暴 [ jìn luàn chú bào ]

解释 禁:制止;乱:混乱;暴:强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出处 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77朝出夕改 [ zhāo chū xī gǎi ]

解释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出处 《周书·权景宣传》:“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骄傲恣纵,多自矜伐,兼纳贿货,指麾节度,朝出夕改。”

78禁暴诛乱 [ jìn bào zhū luàn ]

解释 禁除暴行,诛杀叛乱。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79禁暴正乱 [ jìn bào zhèng luàn ]

解释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80返正拨乱 [ fǎn zhèng bō luàn ]

解释 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81理不忘乱 [ lǐ bù wàng luàn ]

解释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出处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82兵戈抢攘 [ bīng gē qiǎng rǎng ]

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83兵戈扰攘 [ bīng gē rǎo rǎng ]

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84狐裘蒙茸 [ hú qiú méng róng ]

解释 见“狐裘蒙戎”。

出处 《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85狐裘尨茸 [ hú qiú shāng róng ]

解释 见“狐裘蒙戎”。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86狐裘蒙戎 [ hú qiú méng róng ]

解释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出处 《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87颠颠倒倒 [ diān diān dǎo dǎo ]

解释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出处 《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88拨乱诛暴 [ bō luàn zhū bào ]

解释 拨:治理;诛:杀戮。平定乱世,诛杀强暴,使天下太平。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89救乱除暴 [ jiù luàn chú bào ]

解释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

出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90晦盲否塞 [ huì máng pǐ sè ]

解释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出处 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