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成功人士的成语

形容成功人士的成语


1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2大功告成 [ dà gōng gào chéng ]

解释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3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4大获全胜 [ dà huò quán shèng ]

解释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5旗开得胜 [ qí kāi dé shèng ]

解释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6水到渠成 [ shuǐ dào qú chéng ]

解释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7瓜熟蒂落 [ guā shú dì luò ]

解释 瓜熟了;瓜蒂就脱落了。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元气论》:“如二仪分三才,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马到成功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解释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9战无不胜 [ zhàn wú bù shèng ]

解释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10百无一成 [ bǎi wú yī chéng ]

解释 百:很多;成:成就。指一事无成。

出处 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在军日久,举业益荒,忽忽衰老,百无一成。”

11成败论人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解释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出处 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12成败利钝 [ chéng bài lì dùn ]

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3指日成功 [ zhǐ rì chéng gōng ]

解释 谓不久即可成功。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14道傍之筑 [ dào bàng zhī zhù ]

解释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15事预则立 [ shì yù zé lì ]

解释 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6九转功成 [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

解释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17出人头地 [ chū rén tóu dì ]

解释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8平步青云 [ píng bù qīng yún ]

解释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19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20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21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22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3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24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5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释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26言犹在耳 [ yán yóu zài ěr ]

解释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27轰轰烈烈 [ hōng hōng liè liè ]

解释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

28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29鹏程万里 [ péng chéng wàn lǐ ]

解释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0兵不血刃 [ bīng bù xuè rèn ]

解释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31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释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出处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32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释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33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34就地取材 [ jiù dì qǔ cái ]

解释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出处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35心满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解释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出处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36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37登峰造极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释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38百尺竿头 [ bǎi chǐ gān tóu ]

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39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40锦绣前程 [ jǐn xiù qián chéng ]

解释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前程:前途。形容美好的前途。

出处 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绣前程,十分恩爱。”

41丰功伟绩 [ fēng gōng wěi jì ]

解释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出处 宋 周行己《上宰相书》:“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

42人心涣散 [ rén xīn huàn sàn ]

解释 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

出处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43力挽狂澜 [ lì wǎn kuáng lán ]

解释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44意气风发 [ yì qì fēng fā ]

解释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45自然而然 [ zì rán ér rán ]

解释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出处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46金榜题名 [ jīn bǎng tí míng ]

解释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47骄傲自满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释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48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50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解释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51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52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53业精于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解释 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4从容就义 [ cóng róng jiù yì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55叶落归根 [ yè luò huī gēn ]

解释 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56图穷匕见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解释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57著作等身 [ zhù zuò děng shēn ]

解释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58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59妻儿老小 [ qī ér lǎo xiǎo ]

解释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出处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见王》:“你一向远出,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

60应机立断 [ yīng jī lì duàn ]

解释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61建功立业 [ jiàn gōng lì yè ]

解释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和事业。

出处 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62志得意满 [ zhì dé yì mǎn ]

解释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出处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63衣锦还乡 [ yī jǐn huán xiāng ]

解释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出处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64鸣锣开道 [ míng luó kāi dào ]

解释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65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66九牛一毫 [ jiǔ niú yī háo ]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出处 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67功成名遂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

解释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出处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68薄暮冥冥 [ bó mù míng míng ]

解释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69逝者如斯 [ shì zhě rú sī ]

解释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0临渊羡鱼 [ lín yuān xiàn yú ]

解释 临:面对;渊:深水;潭;羡:希望得到。面对着深水潭;希望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1材雄德茂 [ cái xióng dé mào ]

解释 指才德杰出。

出处 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72烂额焦头 [ làn é jiāo tóu ]

解释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73耳闻目击 [ ěr wén mù jī ]

解释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出处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74肠肥脑满 [ cháng féi nǎo mǎn ]

解释 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出处 《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75行成于思 [ xíng chéng yú sī ]

解释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6人中豪杰 [ rén zhōng háo jié ]

解释 指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77功盖天下 [ gōng gài tiān xià ]

解释 功劳天下第一。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78天假良缘 [ tiān jiǎ liáng yuán ]

解释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出处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79眼馋肚饱 [ yǎn chán dù bǎo ]

解释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80胎死腹中 [ tāi sǐ fù zhōng ]

解释 比喻一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就夭折。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81茂林修竹 [ mào lín xiū zhú ]

解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82草莽英雄 [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

解释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83身非木石 [ shēn fēi mù shí ]

解释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84震古烁今 [ zhèn gǔ shuò jīn ]

解释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 清 谭嗣同《仁学》:“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

85薄唇轻言 [ báo chún qīng yán ]

解释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 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86钝学累功 [ dùn xué lěi gōng ]

解释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87直眉瞪眼 [ zhí méi dèng yǎn ]

解释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88下笔如神 [ xià bǐ rú shén ]

解释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旧唐书 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89云合响应 [ yún hé xiǎng yīng ]

解释 犹言云集响应。

出处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90儿女夫妻 [ ér nǚ fū qī ]

解释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91发蒙启蔽 [ fā méng qǐ bì ]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出处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92否终则泰 [ pǐ zhōng zé tai ]

解释 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出处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93地上天宫 [ dì shàng tiān gōng ]

解释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出处 宋 袁褧《枫窗小牍》上卷:“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

94头昏目晕 [ tóu hūn mù yūn ]

解释 犹言头昏眼花。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95恶迹昭著 [ è jì zhāo zhù ]

解释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出处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96极本穷源 [ jí běn qióng yuán ]

解释 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97泰来否极 [ tai lái fǒu jí ]

解释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出处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98满舌生花 [ mǎn shé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能说会道。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99灵蛇之珠 [ líng shé zhī zhū ]

解释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出处 《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