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大雁的成语

形容大雁的成语


1雁过拔毛 [ yàn guò bá máo ]

解释 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话虽如此,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

2沉鱼落雁 [ chén yú luò yàn ]

解释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3轻于鸿毛 [ 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飞鸿印雪 [ fēi hóng yìn xuě ]

解释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5轻如鸿毛 [ qīng r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6鱼沉雁落 [ yú chén yàn luò ]

解释 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7雁塔题名 [ yàn tǎ tí míng ]

解释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8鱼肠雁足 [ yú cháng yàn zú ]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9鱼沉雁杳 [ yú chén yàn yǎo ]

解释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 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0雁过留声 [ yàn guò liú shēng ]

解释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11鱼沉雁静 [ yú chén yàn jìng ]

解释 同“鱼沉雁杳”。

出处 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12鱼笺雁书 [ yú jiān yàn shū ]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13雁断鱼沉 [ yàn duàn yú chén ]

解释 见“雁逝鱼沉”。

出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14轻若鸿毛 [ qīng ruò hóng máo ]

解释 见“轻于鸿毛”。

出处 《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15落雁沉鱼 [ luò yàn chén yú ]

解释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16寄雁传书 [ jì yàn chuán shū ]

解释 谓传递书信。

出处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17鸿雁哀鸣 [ hóng yàn āi míng ]

解释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18断雁孤鸿 [ duàn yàn gū hóng ]

解释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19雁影分飞 [ yàn yǐng fēn fēi ]

解释 比喻两相分离。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20箭穿雁嘴 [ jiàn chuān yàn zuǐ ]

解释 比喻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21雁默先烹 [ yàn mò xiān pēng ]

解释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22鸿飞冥冥 [ hóng fēi míng míng ]

解释 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23鹰拿雁捉 [ yīng ná yàn zhuō ]

解释 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出处 《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24鱼封雁帖 [ yú fēng yàn tiē ]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25鱼书雁信 [ yú shū yàn xìn ]

解释 见“鱼书雁帖”。

出处 《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26雕心雁爪 [ diāo xīn yàn zhǎo ]

解释 比喻心狠手辣。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27雁逝鱼沉 [ yàn shì yú chén ]

解释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28衡阳雁断 [ héng yáng yàn duàn ]

解释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29鱼贯雁行 [ yú guàn yàn xíng ]

解释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出处 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30雁杳鱼沉 [ yàn yǎo yú chén ]

解释 比喻音信断绝。

出处 元 刘廷信《折桂令 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31鱼贯雁比 [ yú guàn yàn bǐ ]

解释 见“鱼贯雁行”。

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32鹰心雁爪 [ yīng xīn yàn zhǎo ]

解释 比喻心灵手快。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33双凫一雁 [ shuāng fú yī yàn ]

解释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34鱼尾雁行 [ yú wěi yàn xíng ]

解释 谓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35雁过拨毛 [ yàn guò bō máo ]

解释 大雁从头顶飞过也要拔根羽毛留下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去捞取好处。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他既没那‘雁过拨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怎么好好儿的把人家拆了个稀烂。”

36雁泊人户 [ yàn bó rén hù ]

解释 犹雁户。

37雁去鱼来 [ yàn qù yú lái ]

解释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38社燕秋鸿 [ shè yàn qiū hóng ]

解释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39河鱼天雁 [ hé yú tiān yàn ]

解释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40凫居雁聚 [ fú jū yàn jù ]

解释 谓群聚一处。

出处 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

41雁素鱼笺 [ yàn sù yú jiān ]

解释 指书信。

出处 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42雁南燕北 [ yàn nán yàn běi ]

解释 比喻两地分离。

出处 《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43鸣雁直木 [ míng yàn zhí mù ]

解释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出处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44燕雁代飞 [ yàn yàn dài fēi ]

解释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45指雁为羹 [ zhǐ yàn wéi gēng ]

解释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46流离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解释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出处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47心狠手辣 [ xīn hěn shǒu là ]

解释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处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48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出处 《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49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解释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50花容月貌 [ huā róng yuè mào ]

解释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51嗷嗷待哺 [ áo áo dài bǔ ]

解释 嗷嗷:哀鸣声;待哺:等待喂养。原指雏鸟饥饿时哀叫着;等待母鸡来喂食。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等待救济;援助。

出处 清 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52鸿鹄之志 [ hóng hú zhī zhì ]

解释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3欺大压小 [ qī dà yā xiǎo ]

解释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谄佞奸贪。”

54烽火连天 [ fēng huǒ lián tiān ]

解释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到处都在打仗;战火燃遍各地。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55豪放不羁 [ háo fàng bù jī ]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56闭月羞花 [ bì yuè xiū huā ]

解释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57飞鸿踏雪 [ fēi hóng tà xuě ]

解释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58羞花闭月 [ xiū huā bì yuè ]

解释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59不分上下 [ bù fēn shàng xià ]

解释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60超然独立 [ chāo rán dú lì ]

解释 见“超然独处”。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61鱼书雁帖 [ yú shū yàn tiē ]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62鱼书雁帛 [ yú shū yàn bó ]

解释 见“鱼书雁帖”。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63雁塔新题 [ yàn tǎ xīn tí ]

解释 见“雁塔题名”。

出处 宋·林光朝《次韵奉酬赵校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

64鱼沉雁渺 [ yú chén yàn miǎo ]

解释 见“鱼沉雁渺”。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65目断飞鸿 [ mù duàn fēi hóng ]

解释 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66雁足留书 [ yàn zú liú shū ]

解释 大雁脚上系有书信。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